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有效做法,合肥市“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赋能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2022年11月,合肥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截至2024年9月,合肥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3206亿元、占全省科技贷款比重达44%,带动全市贷款增速持续居省会城市首位。目前,合肥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0家,居全国第6位、省会城市第2位。
近年来,合肥市在聚焦“三地一区”建设中,坚持科技打头阵,抢抓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强化“科创出题、金融答题”,高标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金融高地,全市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格局正加速形成,科技企业加速由“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
产品
——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矩阵
科创“幼苗”长成“大树”,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肥城市云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成立之初,我们没有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手握数个专利却无法及时变现,亟待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该负责人说。
关键时刻,兴泰租赁为企业“雪中送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通过设备售后回租、知识产权二次许可融资和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等方式,累计为合肥城市云及其关联企业提供债权融资1.52亿元。
面对众多“嗷嗷待哺”的科创“幼苗”,合肥不断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推动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创新金融产品矩阵。合肥市科技金融产品加速高质量供给,目前,全市科创金融产品增至225款,较试验区获批前增长101%,其中信用类产品占比76%、初创期产品占比7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覆盖率达86%。
创新知识产权融资。针对科技型企业抵押难题,合肥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积极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全省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不断拓宽和丰富知识产权融资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全市专利、商标权质押融资额超50亿元,近三年近150亿元,创历史新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案例,成为全国金融开放领域经验复制推广事项。
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中,为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总体规模占比较小的问题,合肥市在传统投贷联动模式基础上,通过省市联动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改革。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市“共同成长计划”累计为3574户科技型企业授信1173亿元,各项数据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为打破传统融资的壁垒,合肥市聚焦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等需求方向,支持金融机构主动前移服务,围绕覆盖企业起步、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构建‘贷投债保’多方联动的产品体系。”合肥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汪骏飞表示。
服务
——打造“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没有专业化服务,科技金融大文章注定不会出彩。
去年8月底,“皖企投融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在合肥经开区智能科技园举办,60多家投资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
作为全市首批科创金融工作站,合肥智能科技园科创金融工作站已举办投融资对接会、企业家沙龙、知识讲座26场,帮助科创企业解决信贷融资6.87亿元、股权融资5500万元。
实践中,合肥市围绕科创企业特点,有效提升专业性,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接力式、定制化的科创金融服务。
建设专营机构。鼓励驻肥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资源,设立科创金融专营机构43家,其中,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12家,实现国有大行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全覆盖、总部级科创保险中心“零的突破”,各中心科技贷款余额增速均保持22%以上高速增长,高于全市平均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
强化保险赋能。合肥支持保险公司创新科技研发风险保障产品服务,推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科技保险产品30余种,对企业投保科技保险给予40%保费补贴。
在高质量专业化服务中,设立一年来的首批科创金融工作站累计开展融资对接240次,组织活动超百场,为近300家科创企业提供授信近15亿元,构建“科创金融管家服务体系”,实现科创企业融资服务“专人办”“就近办”“小时达”。
生态
——培育肥沃的科技金融“土壤”
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说到底是要培育出肥沃的科技金融“土壤”。
形成“系统化”政策机制。试验区获批后,合肥高水平编制《合肥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创新实施“十个一”重点工程和试验区建设“六大行动”,组建市县两级科技金融工作专班,坚持月调度、季会商、年评估、及时协同解决问题、推广经验做法。
探索“多元化”模式创新。积极谋划,获批“科汇通”试点城市,启动中部及长三角首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全国首个试点项目落地,为全市科技型企业引入“耐心资本”。创设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推动银企双方开展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长期战略合作,授信模式由“看资产”转向“看未来”。夯实服务支撑,线下开展科创金融工作站县(区)全覆盖计划。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母子基金”布局产业链条,优化政府性基金管理体系。打造国有投资基金体系,依托“基金+产业”“基金+招商”“基金+基地”等新模式,引导带动“双招双引”产业发展。实施“3200”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方案,支持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随着“组合拳”不断发力,2020年以来合肥新增上市公司41家,2024年新增4家,居全国前列。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增信用债发行规模1456.25亿元,同比增长26.57%。
如今,随着合肥科技金融“土壤”的不断优渥,全国首单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债、全国首单“私募科技创新+专项用于集成电路”双标债券、全国首批混合型科创票据、安徽省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安徽省首单上交所知识产权及科技创新“双贴标”ABS等均在合肥落地……“共同成长计划”入选中国人民银行科创金融改革优秀实践案例,得到科技部、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肯定。
在“科技+金融”的化学反应中,截至目前,合肥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3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
面向新征程,合肥正在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攻坚克难,推动科创金融改革由“试验”到“示范”,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勇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记者 许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