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长三角港口握指成拳外贸降本增效

  1145辆奇瑞汽车,日前乘坐长江驳船,自芜湖港顺流而下,到达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再“换乘”外贸滚装轮远征海外。奇瑞出口汽车中的95%采用了这种“江海联运”方式。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超过30%的长三角,大量车企把上海定为出口港。今年前4个月,上海外港海关累计监管出口汽车39.45万辆,同比增长23.03%,其中以“江海联运”模式出口的汽车接近三成。

  上海洋山港同样热衷与苏浙皖互动。不久前,从太仓港出发的“轩洋号”货轮装载着61.64吨、货值37.93万美元的铝制轮毂运抵洋山港,经“联动接卸”模式出口海外。联动接卸模式下,各试点港口被“视同一港”,货物进出口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动接卸自2020年11月实现首单后,正吸引长三角越来越多集装箱运输放弃环节多、效率低的陆路,改走水路,仅出口就能为每个标箱节约400元物流成本。目前,联动接卸已覆盖长三角太仓、安吉、九江港等12个港口。今年前4个月,上海洋山港累计开展联动接卸业务19.59万标箱,同比增长41.85%,惠及长三角500余家外贸企业。

  通道畅则外贸兴。长三角各港口握指成拳、高效互动,不断帮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0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出口总值的35.3%。(记者 李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