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也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目前,它正沉睡于上海崇明横沙岛东北部横沙浅滩水下,古船船体埋藏于海床下5.5米。考古调查显示,这艘清代古船船长约3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其中载有不少精美文物。
今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为确保长江口二号古船安全并完整地完成整体打捞迁移,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设计出一条全新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并命名为“奋力”轮。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一支由考古、潜水、物探、打捞工程等多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水下考古队伍,在海上奋战35个日夜,已精确定位了长江口二号古船边界和埋深,确认古船长约38.1米、宽9.9米、船首向南。考古人员还提取出水了船舵、铁锚、缆绳、建筑材料、紫砂壶等散落文物,最大限度地避免后续古船整体打捞阶段散落文物遗失,确保古船信息的完整性。
自2015年首次被发现,考古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们已围绕“长江口二号”进行了近8年细致的水下考古工作。这将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
随着“大力号”返港、“奋力”轮交付,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加快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大力号”作短暂休整后,将前往横沙基地码头,组装弧形梁顶梁端板框架。计划8月中下旬,“大力号”将再次起航至古船遗址现场,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施工作业,尽早让古船出水,解开古船蕴藏的诸多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