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着眼‘四个放在’,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规律”专题会议。委员们就上海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建言制度创新:发挥“自贸区”和“引领区”的“王牌效应”
今年是全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10周年。围绕自贸试验区,多位委员从不同领域提出了建议。
“我们需要把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风险压力测试的战略任务与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战略定位衔接融合,系统集成。”姬兆亮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应尽快修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完善制度型开放的法规保障。聚焦“两特”建设,打造浦东全域引领制度型开放的“试验场”。同时,以“一带一路”桥头堡为突围方向,构筑制度型开放的“新优势”。
冯旭光委员的发言则聚焦在“自贸离岸债”的发行等问题上。他建议,政府带头发行自贸离岸债,助推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债券发行可突出绿色低碳主题,以实际行动彰显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冯旭光委员同时表示,本次发行可引入外资银行承销,突出“在岸的离岸”属性。
“建议在浦东新区先行试点开展ESG评价体系标准制定。”王淳委员表示,ESG准则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兼顾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其评价体系也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充分发挥“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一优势,推行ESG理念并开展ESG评价。
聚焦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加强成果转化
如何避免人工智能的算力差距拉大?产业“隐形冠军”如何突破“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的同时,如何在知识产权、人才保障等领域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问题,委员们也在专题会议上建言献策。
“当前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高端芯片流片难、国产算力成本高、软件生态羸弱的客观困难。”围绕人工智能算力问题,徐立委员建议,发布软硬件协同标准,加强引导推进使用国产算力服务。聚焦建设大中型算力集群,服务超大模型训练需求。
来自产业“隐形冠军”的徐习明委员坦言,相比一些大赛道,小赛道的技术创新周期更短,跨界融合创新机会更大,技术壁垒和卡脖子问题相对更好突破。他建议,对接好产业需求和“隐形冠军”的技术。吸引一批龙头企业把创新中心放到上海。加强科技创新的落地。
“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尤为重要。”游闽键委员表示,只有让知识产权动起来、活起来,才能更好的激励创新。对此,他建议,应当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培育一批市场“鲶鱼”,唤醒沉睡的专利。
“科技企业的发展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谭黎敏委员则表示,科技创新离不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此,谭黎敏建议,建设一套科技创新的体系化与标准化的指导书与黄页,帮助科创企业体系的快速学习标准的,鼓励新兴科技企业在全球创新技术的无人区,提前布局。
关注经济创新:发展经济新业态,打造增长新动能
此外,上海经济的发展也是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
上海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市场。对此,朱军红委员表示,在进一步升级大宗商品市场的过程中,上海取得了不少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建议加强大型贸易商的培育与引入;加快建设清算中心,推动现货贸易及服务商产业集聚;鼓励经纪商发展,促进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
“上海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高科技先导产业等新经济业态,不仅能够缓解当前需求疲软,还能助力经济稳增长。‘’钱军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上海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同时,短期拓展可靠国际合作伙伴,构建我国(上海)前沿产业国际合作生态圈。
围绕文化消费领域,侯晓楠委员建议,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业态。侯晓楠委员表示,数字文化消费业态潜力巨大,支撑引领作用增强。通过技术和文化赋能,在上海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同时,侯晓楠委员还建议,把握数字文化贸易机遇,推动中国故事扬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