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改革招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培育出站博士后3万余人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实验室里又“吵”起来了。下午1时,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电学实验室内,博士后刘启晗一边紧盯分析仪,一边与几名助手讨论着参数设置范围,“上海对博士后支持力度大、科研氛围浓,我也要争取尽快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锚定“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目标,为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贡献更多力量。通过改革招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创新创业,上海已培育出站博士后3万余人。
一场让博士后改变主意的直播
招才也要会“吆喝”
“因为一场直播,我选择来到上海。”2022年7月,刘启晗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英国一家研究机构已经向他发出邀请。让刘启晗改变主意的,是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8月举办的“上海博士后”全球招募系列直播带岗活动。
“直播带岗,上海已连续尝试了两年,岗位设置与上海当前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上海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祝颖华介绍。
点开直播间,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王守岩在镜头前“吆喝”,“我们有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科研环境超一流。”祝颖华则在直播间介绍生活保障政策,“本次的岗位中,25%的单位提供自有住房,50%的单位提供租房补贴……”院士专家、人社部门干部、企业负责人等轮番展示岗位,答疑释惑。直播中还可以“云参观”上海博士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我被打动了。”于是,刘启晗回国进入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
一年多来,上海市人社局已组织8场针对博士后的直播带岗,各平台累计观看人次超过450万。除了线上直播带岗,上海也在线下推介引才育才环境: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科技人才全球云聘会,在人工智能人才专场高峰论坛上推介引才新政,设立引才奖励专项,培育上百家面向海外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浦东新区设立海外人才局……
据介绍,仅2022年就有2718名博士生加入上海博士后队伍。截至今年8月,上海市在站博士后达8191人,达到历史峰值。
一套成色十足的人才扶持政策体系
让“凤凰”留得住、干得好
“上海的生活成本高,要不要留下?”3年前,王飞准备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对是否留沪一度犹豫不决。学校了解到王飞的难处,根据政策给予她购房补贴。
2018年,上海为进一步优化博士后发展综合环境推出激励举措——“超级博士后”计划。对通过遴选的优秀博士后,上海市给予每人两年共30万元的资助,同时由设站单位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资助。
“学校诚意留人,我又入选了计划,就决心不走了。”王飞说。“超级博士后”计划实施5年来,累计资助博士后2435名,资助金额约6亿元,博士后在站人数5年增幅约76%。
“东方英才领军项目”“白玉兰人才计划”“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上海全面落实各项人才待遇保障,对博士后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已形成一整套人才扶持政策体系。
除了生活保障,上海还为博士后提供扎实的硬件科研条件,打造优质科研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转化医学楼的实验室,尖端科研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为研发大规模DNA分子计算系统,王飞前期已推翻4套设计方案,目前正在一点点改进。
提高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宽容科研上的失败,新设“博士后国际合作交流”专项,加大与全球一流科研机构项目合作力度……上海为博士后事业发展着力打造全方位、全链条支撑体系。
近3年来,上海共有1119名博士在进站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2人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077人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增长趋势明显。
一个助科研本领对接市场的平台
让“金刚钻”揽上“瓷器活”
刚和研发团队开完会,马上又要开一个线上风险投资会,上海宇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文波的工作很繁忙。
公司成立前,周文波是华东师范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后,从事难成药靶点药物研发超过10年。2020年4月,周文波解决了一款药物靶点STAT3的成药性难题。导师鼓励他把科研成果转化成药品,可他却犯了难:“去哪里找投资呢?”
2021年,上海举办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为博士后提供展示科研本领、对接市场需求的平台。“办赛就是为了向市场机构展示博士后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说。
比赛中,周文波的科研项目荣获金奖。赛后,10多家投资机构表达合作意愿。很快,周文波成立公司,累计获得数亿元融资。
上海连续举办3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总人数超过1000人,40多个大赛项目已在产业园区或创新创业孵化器落地,50多个项目与风投机构或金融机构达成意向。
举办“揭榜挂帅”活动,是上海让博士后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又一举措。
今年6月,在第三届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揭榜赛道,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发出了“复杂运营环节下大型商船多源异构感知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项目的榜单。参赛的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后曹天宇尝试揭榜,最终和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达成合作意向。
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抗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研发……近年来,3万余名上海出站博士后积极奉献,成为科研创新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