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上海更有为

  原标题:上海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年轻人来到这座城、喜欢这座城、扎根这座城

  上海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上海更有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做好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

  而对一座城市来说,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去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随后,45个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发布。

  先行先试的上海,不断加快建设的步伐。

  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拥抱年轻人、成就年轻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2023年,上海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并在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

  “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2023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市第十六次团代会上强调,上海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青年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好服务,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创设更多创新创业的空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场景,帮助解决好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安身安居等“急难愁盼”。

  自全国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规划参与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发挥联席会议机制效能,坚持青年优先、积极、均衡发展,推动“上海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上海更有为”。

  “读书时教授建议,有梦想的年轻人要去上海,我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来了”“上海汇聚了全球顶尖资源,我的三次创业都是从上海起步的”“只要敢想敢拼,上海对青年人来说处处是希望”……上海的殷殷以盼和敞开怀抱,换来的是青年的心驰神往与热情奔赴。

  场景体系,健全青年工作机制

  国际上,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作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的标准。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4.40万人,占28.2%。

  上海迫切需要提升“青春感”。去年10月,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的意见》,对上海未来两年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抓手进行了阐述。

  方案中确立了上海推进青年发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场景,并配合实施方案推出了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指标体系。其中综合了基本场景、工作机制、政策服务、活力创城、数字化平台和指标监测等要素。其亮点在于,将“青年发展型社区”“青年发展型街区”“青年发展型园区”和“创新实验室”作为推动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的四大基础场景单元,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根据相关定义,青年发展型社区是指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青年人数具备一定规模、拥有面向青年的相关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居民住宅区域。此类区域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基础,还需要提供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拥有体育健身、休闲漫步、心理健康服务等空间配套。

  相较于青年发展型社区,青年发展型街区更强调依托于一定的发展基础(人文、历史、功能等),整合一种或者多种空间特征要素(历史遗存、建筑风貌等)形成具备复合功能(商业、文化、旅游、体验等)的城市空间集聚区。

  青年发展型园区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自贸园区、农业园区等。该类园区需要达到一定的职业青年基础人数,拥有一定规模的青年人才公寓、良好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产城融合环境、人才配套政策等。

  创新实验室专指为青少年创新“发烧友”搭建的“家门口”“单位旁”共学平台和实践空间,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提供课程、体验服务,希望能够打通普惠性、混龄化创新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由此可见,相关场景的打造既强调了实体空间的准备,又强调了需要为空间配套符合青年需要的公共服务。其内容几乎涉及青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等,尤其强调要推动解决青年在宜居安居、就业创业、婚恋社交、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归属认同等多个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暖心服务,回应青年痛点需求

  像上海这样能级的城市,到底应该用什么去吸引年轻人?比起人生价值及诗与远方这样广义的原因,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那个狭义的理由可能更为务实,“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安居是乐业的前提。近年来,上海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充分挖掘租赁住房供给潜力。市级层面已经开始把产权融合、功能混合作为指导新兴园区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尚在建设中的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张江科学城等,都在规划阶段就注意到了相关区域的产权融合、功能混合问题,也更注重各种生活、居住、生态、休闲娱乐空间的配套。

  截至今年6月,上海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0.4万套(间),搭建了“租、购、补、服”并举的青年安居体系。同时,编制符合青年居住特点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地方设计标准,加快建设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

  在静安,有8家长租公寓或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首批“青春公寓”筹建示范点位,在公寓内,物业管家、青年租客、街镇团工委书记、片区民警、社区医生共同组建自治组织“家委会”,成员分工明确,形成自转机制。青春公寓转身成为有人情味的“熟人”社区。此外,为解决青年求职压力大、住宿费用高、城市融入感低等问题,静安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还与青春公寓代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沪青年提供14天免租金福利。

  闵行区打造了“闵行区重点人才选房APP”移动平台,新增项目实景展示、预约看房、线上申请等特色服务,为供需双方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杨浦推出“青年人才卡”,为毕业后工作的杨浦青年提供衣食住行四大板块的服务保障;虹口依托随申办的“虹口旗舰店”推出人才公寓线上看房选房平台,提升青年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松江区2022年归集人才公寓1.7万套,数量位居全市前列,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852套、公共租赁住房289套,为青年创造舒心的居住环境。

  除了安居之外,这份“暖心”还拓展到了婚育服务。现在上海已经全域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实现了“公民婚育一件事”一网办、一体办。此外,“上海青年爱情节”也打响招牌,比如每双周一次的“临港派对”,已经累计举办交友活动50余场,覆盖青年千余人次,各类联谊活动让临港交友服务“品牌化”;今年虹口区“爱在北外滩”上海青年爱情节虹口专场300个名额一经推出便被报满。

  为了缓解看护难题,截至今年7月,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2032个,社区托育托额5308个。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已在全市设579个办班点,服务近6万人次。为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除了完善学校体育评估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建成无烟学校之外,现在上海各街镇未保工作站普遍设置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场所,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春守护者”计划已服务青少年及家长6万多人次。

  供需发力,推进青年就业创业

  就业一头连着市场主体、经济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在“供”“需”两端发力。在“用人单位”端,强化政策引导和税收优惠激励,多渠道盘活岗位资源。在“青年求职者”端,设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从政策保障、困难帮扶、能力提升等方面促进就业。

  如崇明聚焦大学生就业,擦亮“燕归巢”品牌,试点打造“飞鸟驿站”,实现校地合作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实践育人等;金山与市经信部门联合举办产业青年创新大赛,开辟制造业数字化、低碳化创新赛道;虹口在全市首创海内外优秀毕业生人才驿站政策,放宽非本区就业等前提条件;松江区成立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13229个,帮扶3343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杨浦区建立了区域高校共青团联席会议制度,共同为高校学生开展校园宣讲、实习就业岗位推荐、创业项目孵化扶持等多样化活动,促进区校文化互通、发展互通,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搭建平台,并组建“青春助企服务团”,落实“创业导师”带教制度,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落实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青年的“见证补贴”。

  虹口区启动了“菁英100”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配套“选、育、管、用”系列措施,夯实青年人才梯队。区校共育,持续实施“百人工程”储备人才项目、“虹鹄计划”优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设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6家,推动各街道与8所高校团委签订合作协议,累计180余名青年人才到基层贡献智慧、锤炼本领。

  上海还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持续为青年提供一对一预约职业指导服务,强化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目前各区已下沉街镇或社区开展了诸如“E立方职业指导工作室”“小课式巡演课堂”“重点人群服务小组”“暖心坐诊”等创新服务,将就业服务送到青年群体家门口、校门口。

  多彩空间,点燃青年创意火花

  每个周末,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区的停车场,就会变成一个后备厢集市。年轻人在挂满灯串的后备厢里,装满花束、玩具、书籍、自制工艺品等各式物件,一边套圈、开盲盒,一边做美甲、喝现调咖啡,还能撸猫撸狗。在他们看来,自己“摆的不是摊,是人间烟火”。

  除了智慧湾后备厢集市,在宝山,还有中成智谷“铁轨市集”、芳草寓“有好市”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集市相继涌现、绽放活力。杨浦、嘉定等区也在商业街区、产业园区举办了各类青年市集。这些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年轻人所喜闻乐见,也很好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新业态之外,还有新融合。长宁区虹仙小区的闲下来合作社,原本是一个地下防空洞,现在已经成为社区的共享客厅。如今,这里有着彩色的墙壁、绵延的彩虹楼梯和大幅鲜艳的海报,聚集了许多工作室和主理人,既有斜杠青年,也有退休阿姨,不同的个体被这个丰富的空间链接在一起,迸发出有趣的火花。

  走出家门,走进色彩斑斓的公共空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兴趣爱好,碰撞思想,一起造“梦”,成了沪上青年新的生活图谱。

  以青年人口导入、人才吸引、人气聚拢为目标,目前上海共打造了青年发展型街区52个、园区61个、社区73个。比如,闵行启动“美好社区·青春行动”,提升社区“青”和力;黄浦区聚焦重点产业布局,打造生物医药领域青少年“零距离科创”新高地;浦东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也正在加速形成。

  青浦水乡,正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方向,着力打造开放、共享、融合的青少年水乡创新集聚地。围绕“乡创+科创”,链接农业园区、果蔬合作社等专业机构,开设智慧农业研学线路;围绕“乡创+文创”,链接国潮文化集群、精品商业街、露营地、网红村等资源,开设乡村经济新业态研学线路;围绕“乡创+社创”,与打造幸福社区结合,开设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暨社区青春行动研学线路。

  而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湖南路街道,汇聚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等院团机构。结合区域禀赋,这里打造了以音乐文化为主题的青年发展型街区,形成了31个音乐街区青年实践阵地。艺术与人文并存、建筑与时空交错,“有形”的音乐街区串联起更好的环境、更丰富的生活,让青年人近悦远来。

  广阔舞台,助力青年参与治理

  当青年们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上海时,公平、高效、讲规则、开放、包容、国际化都是高频词。这是上海“腔调”,也是上海感召青年的流量“密码”。如今,词库已经变得更加多元,诸如创新性、参与感、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等也常常被提及。

  前几天,上海青年汇智团第六期汇智营正式开营。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从9—35周岁的营员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汇智”之旅。这是由上海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在全国首创的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类项目,旨在组建和凝聚一批关心城市发展、乐于议事的青年民间“智库”。

  “这一期的主题聚焦创新,我觉得很有意义。期待更多‘创新共学’‘创新实践’的空间和平台可以在家门口生根开花。”营员王伟和女儿王琰若一起报名参加。王琰若在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读五年级,平时校内有很多关于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她非常期待去做更多科创调研,也想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青年中有很多创新能人、达人,为了给他们提供参与项目实践的“舞台”,上海遴选产生了市级青少年创新实验室50家、区级近150家。这些实验室广泛依托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充分利用青年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空间载体,围绕科创、文创、社创、乡创等创新主题,为青年在“家门口”“单位旁”提供创新共学、创新实践、创新赋能的空间和平台。

  比如,市团校打造青少年创新学院总部基地YSPACE,浦东、静安、长宁、普陀、闵行、松江、青浦等区成立分院;黄浦区首批申报创建单位覆盖生物医药研发、人体结构探究、急救知识科普、肿瘤研究等领域,拥有开放场地与专业仪器设备,可以为青少年的前期知识科普、中期实验研究和后期科技创造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撑。随着这一棵棵梦想之树被点亮,并串珠成链,形成各色游学路线,“梦想森林”也日益繁茂。

  接下来,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坚持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为统揽,纵深实施“五大服务计划”,包括服务青年创新计划、服务青年就业计划、服务青年安居计划、服务青年健康计划、服务青年婚恋计划等。为奔赴上海的青年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优服务,助力广大青年圆梦上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