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治理资源配置,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徐汇:社区有难题 片区来解题
■每个街镇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治理单元,依托片区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从垂直向扁平转变,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家里墙壁发霉几年了,修了几次都修不好,这次一定要把马赛克改成涂料!”
“不行,商品房改成涂料档次就低了!”
在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兴荣苑小区,围绕房屋外墙马赛克去留问题,居民一度吵翻了天。对此,闵朱片区主动跨前,协调各专业部门、施工单位、物业和业委会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同时指导开展群众工作,居民很快同意用涂料替换马赛克,小区改造得以顺利完工。
社区有难题,片区来解题。自去年起,徐汇区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将每个街镇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治理单元,依托片区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从垂直向扁平转变,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问题导向推进扁平化治理
这是一张与众不同的行政区划图:徐汇区按照地理空间相邻、块区面积均衡、居委数量合理、居民人口相近等标准,在每个街镇进一步划分出3—5个片区,每个片区覆盖4—6个居委,服务1.5万—2.5万居民。
徐汇区常年面临人口密度高、单位密度高、街镇管理对象多等基层治理挑战。片区何以成为破题思路?徐汇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立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是区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针对基层反映的“居民区支撑不够”“赋权增能不强”“治理不够扁平”“条条各自为政不够聚合”等痛点,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的扁平化治理模式。 下转 6版(上接第1版)党建引领下,一个个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片区,在不改变现有隶属关系和职能边界的情况下整合条块资源,推动多元力量下沉,把公共服务资源汇聚到百姓家门口。
陕西南路550弄的面条店、包子铺、蔬菜店,曾是许多弄堂家庭的生活记忆,如今这里又多了一个人气旺盛的社区食堂。前不久,为整治里弄风貌,嘉澜片区通过实地走访,广泛征集意见,对民生小店进行合理化改造和品质提升,新开设的社区食堂与周边包子铺错位经营,主营早餐经典组合“四大金刚”。这些小店焕然一新,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目前,徐汇区根据片区单元与“15分钟生活圈”契合程度建设“生活盒子”,已建成33处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片区牵头挖潜空间资源,巧借区域优势,推进居委沿街设置、信访投诉、矛盾调处、社区商业、菜场建设、潮汐停车共享、法律咨询等资源配置工作,实现家门口服务从“零打碎敲”到“集成共享”。
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前
徐汇区中山南二路2001弄6号的居民,一到下雨天就担惊受怕。这里是小区地势最低的区域,雨水倒灌进来,往往直接没到膝盖,造成居民财产损失。但是疏通积水点涉及地下水管等市政设施管理,单靠居民区层面单兵作战,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居民区所在的宛南片区接报后立刻响应,协调区建管委、街道管理办、施工单位党组织等各方资源,通过铺设排水沟为小区疏通积水点,消除了极端天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块牵头来条履职、条块联手解难事”。截至目前,各片区已收集需求1500余条,条块协同解决问题1000余项。不过,有了“接诉即办”不够,还要实现“未诉先办”,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前。也就是说,片区理应成为更灵敏的民情响应窗口,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
1044本房产证,2500位居民,仅用45天便完成100%自主签约——在上海“两旧一村”改造中,田林路65弄小区创造了徐汇区近年旧改项目的签约新纪录,这离不开田林片区以“片区党建”撬动资源整合融合、跨前推动各方力量参与旧改工作的努力。
“推行片区治理前,社工总担忧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虹梅路街道东兰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琛感慨,如今主动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解决难题更“爽气”了。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徐汇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四百”大走访、片区例会机制,通过日常走访主动发现问题,跨前关心回应“沉默少数”“柔软群体”需求,做到居民区诉求“快速高效办”、跨片区难题“提级统筹办”、跨部门问题“吹哨报到办”,让小事不出社区,难事解决在片区。基层干部从“管好一亩三分地”到“主动下沉全岗通”,在片区切实锤炼责任担当。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徐汇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健全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把片区治理作为践行“四下基层”的重要载体常抓不懈、继续探索,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