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武康大楼外凌乱的架空线成为这幢保护建筑“脸”上难看的“疤痕”。不过,记者昨日从国网上海电力处了解到,作为全市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三年行动的样板工程之一,武康路架空线入地项目已顺利完成电力排管工程,标志着该路段项目进入全面攻坚阶段。这意味着,武康大楼的“颜值”会越来越美。
不让美景变遗憾
“站在楼前拍一张照片,总有那么一点遗憾。”谈及过去的武康大楼,武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柏祖芳忍不住抱怨。这座1924年建造,由邬达克设计的公寓非常有特色,可层叠的各种架空线让风景大打折扣。
市中心风貌区的主要景观怎能常年被数十条电线包围?从今年3月起,淮海中路、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据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介绍,武康路是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个进场开工的架空线入地工程。该项目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道路全长1.2公里,涉及杆变6台、电杆49根、电力架空线入地2.13公里。由于路幅有限、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周边重要用户多、保护建筑、保护树木林立,使得该路段工程成为全市范围内架空线入地工作中施工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路段之一。
难度堪比手术
“人行道狭小只有2米,还有大树,作业面非常窄。”市南供电公司计划发展部主任张宇俊告诉记者,电力部门不但要把电力架空线入地,还要在寸土寸金处找到地方来建造相应的配电站。
为此,市南供电公司推出了一路一方案的精细化举措,对道路设计方案个性化定制并首次使用新型集约化设备,平均降低设备体积及占地面积20%,为配电站选址创造了更多可能。例如在原有的武康站内“腾笼换鸟”,采用小型化设备,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容量从630千伏安扩容至1600千伏安,满足附近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及可靠性要求。
由于武康地区道路历史悠久且以前是租界区,地下管道资料不齐,工程团队常挖着挖着就发现一根“来路不明”的老管道,挖着挖着,古树的根系就把设计方案给“堵”死了。
“电力管廊的敷设需要不停上下左右四维调整,挖掘也只能靠人力一点点往下探,有时候一条就要改个十几次,不磨可不行啊!”作为徐汇区架空线入地工程负责人的火忆感慨道。
在被问及最难的情况时,火忆提到了一根老水管:“整根管道锈迹斑斑,一看就上了年头。
连管线专家察看后都无法确定具体年份,只说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埋下的,但里面有水流声说明还在使用,至于谁在用、派什么用都无法查实,所以只能在局部重做方案。”
进入关键阶段
进入七月,架空线入地工程进入关键时段。目前,武康大楼东侧人行道预埋管线已完毕,接下来是主排管的攻坚工程,随后是西侧人行道的预埋管线工程。9月初,武康大楼的“正脸”将会基本清洁完毕。
“我们特别期待,架空线完全落地后,在武康大楼前再拍一张照片。”柏祖芳告诉记者,这几乎是生活在这幢大楼内居民的共同心愿。
截至7月上旬,在全市范围内,国网上海电力已完成今年计划中全部259公里道路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的方案编制,其中107公里道路的电力入地工程完成可研批复,已开工路段72公里,已竣工路段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