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社会

未来上海通勤平均时间不超40分钟

   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骨架,对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有重要作用。

  全市通勤平均时间将不超过40分钟

  上海将构建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中运量及常规公交和多元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市域线 (区域线)、市区线、局域线3个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达到3个1000公里。

  具体来说,主城区以市区线及局域线、骨干公交为公共交通网络的主要载体;新城、新市镇内部以中低运量的局域线、常规公交为主要依托,实现30-40分钟公交可达。基本实现对10万人以上的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全覆盖,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面积、人口、岗位比例分别达到50%、60%、65%以上,新城城区分别达到40%、50%、50%以上。全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重达到40%,全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

  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做好“最后一公里”慢行接驳通道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可供租赁的自行车,建设更多的“B+R”(自行车+停车) 设施,缩短居民出行时间,至2040年,将生活性平均出行距离控制在2.5公里以内。

  为贯彻公交优先战略,总规提出将增加公交和非机动车专用路权分配,逐步调整优化路权分配,建立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网络。通过制定分区静态交通政策,适当满足新城、新市镇的停车供应,严格控制主城区停车供应,继续加强车辆拥有和使用管理,主城区个体机动化交通出行比重降低到18%以下。

  新增铁路上海东站,拓展浦东对外交通格局

  上海将扩展浦东国际机场的设施规模,提升浦东、虹桥机场保障能力,至2040年,上海航空枢纽设计年客运吞吐能力1.6亿-1.8亿人次,旅客中转率、国际客流比例分别提高至20%-25%和40%以上;货邮运量1000万吨左右。

  推动国际海港枢纽功能升级,强化高端航运服务功能,至204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4500万TEU左右;拓展国际邮轮航线,年客运吞吐量达500万人次左右。巩固提升国际海港枢纽地位,支撑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高港口国际、国内中转能力,上海港国际货物中转比例达到15%以上。上海港形成以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为核心,杭州湾、崇明三岛等港区为补充的格局,其中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国际远洋集装箱班轮的主靠港。突出江海联运,加快高等级航道和配套港区建设发展,至2040年水水中转比例达到60%以上。

  在增强铁路枢纽辐射服务能力方面,上海将强化上海铁路枢纽作为国家铁路网主枢纽的地位,实现铁路占对外客运比重达到65%左右。优化京沪(沪汉蓉)、沪昆等既有铁路通道服务容量和品质,加快推进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规划铁路,规划新增沪苏湖铁路,研究控制北沿江铁路和沪甬铁路。同时在保留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结合强化浦东国际机场对外衔接的功能需求,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拓展浦东对外交通格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