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80后”总是与独生子女、自私、叛逆等关键词紧密相连。已经奔四的80后们,他们生活如何?复旦大学历时8年,入户访问近1500户上海地区“80后”家庭。昨天公布的调查结果,从经济禀赋、家庭生活和生活方式等角度,描绘“80后”的生存状况和生命轨迹。东广微话题,请听听东广记者刘康霞的报道。
80后很多都已为人父母,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调查显示,2012年至2016年间,上海“80后”的个人年收入呈现较稳定的相对快速增长,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较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复旦大学副教授胡湛说,80后的收入涨幅超过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CPI增幅。
[很多人现在在网上质疑,到底读书还有用吗?起码我们看上海80后发现,读书很有用,他的高收入比例和平均的工资你会发现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直线上升的。很多人在讲这还是不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实际上80后可拼的爹并不多,因为他们资产状况实际上比他们的父母要好,因为80后父母主要是50后为主,并不是资产含量最好的一代人]
调查显示,男性未婚和离婚的比较集中于低收入和一部分较高收入群体,但是女性未婚和离婚者几乎都是比较高的收入。从婚恋生活看,30岁至34岁调查人群中从未结婚的比例已上升至男性19.2%、女性12.5%,有意思的是,近一半“80后”的配偶是通过介绍认识的,且主要介绍人是长辈亲戚或父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离”是80后非常显著的一个行为特征,比如他们的生育观。
[越来越多的80后被访者认为两个孩子的家庭在是一个圆满的状态,当我们落实到具体二胎生育计划的时候,只有13%的被访者明确愿意再生育二胎,而58%的被访者明确不愿意再生育,还有三分之一被访者处于摇摆的状态。如果分性别看,我们发现上海市的父亲相对于母亲来说,有更强的生育意愿]
另外,三分之二的被访者希望与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就近居住,只有20%的被访者希望他们与父母同住,但是在现实当中,还是有三分之二的被访者,实际选择了与父母同住。对于自己的养老预期,绝大多数希望在自己家或养老院度过晚年,不再有养儿防老观念。
那么,80后幸福吗?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自评 “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