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社会

2017上海工匠揭晓 94人中一线职工超过七成

   2017年“上海工匠”昨天揭晓,在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受到隆重表彰。94名”上海工匠“中,一线普通职工数量达到69人,占总数的73%。“工匠”们有哪些令人赞叹的绝活?请听报道:

  与静谧的阅览室一墙之隔,位于上海图书馆东翼的文献保护修复部,不时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时而还夹杂着剪裁纸张、用电吹风吹干的声音。

  张品芳是上海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她的绝活是碑刻传拓与修复装裱技艺。只见张品芳取出隔天浸润过的宣纸,小心地铺到一块石碑上,用刷子来回地刷,宣纸渐渐与石碑完全贴合,石碑上的文字透过宣纸清晰可见。等到宣纸晾干,再拓上墨,就能完成一幅碑刻传拓作品。

  张品芳说,一幅作品好不好,关键在于把宣纸刷到石碑上这个环节:

  [我们的鬃刷是我的老师那时候他年轻的时候用,现在他又把它传承给我们,算下来60年有了,相当地细腻。可以刷到后面纸张打滑、发亮,它的拓片就有光泽度,有一种质感。]

  这门技艺,任何人学上一个月都能上手,但要把古人的笔触完全表现出来,张品芳练了30年。这份工作看似枯燥,她却能从和古人的对话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

  [古人手稿、真迹,我们馆藏有大量的收藏,但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可能不会去看到他。我们把它翻刻以后,变成一百张一万张的拓片,让老百姓都能看到,他也可以去临摹,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另一位“上海工匠”吴昊,是雷允上药业的中药调剂员,年仅30岁的她,已掌握了“蒙眼识药”这门绝活,蒙着眼睛,仅靠用手摸、用鼻子嗅,就能辨别出近千种中药材:

  [(来小吴,这个你闻闻)这个是川芎(对!)]

  吴昊说,她刚工作时常常手忙脚乱,很难迅速找准顾客所需要的中药。为了闯过这一关,每天下班回到家,她就将中草药摊放在客厅进行鉴别:

  [有时候看了外观特别相似的,就通过嗅觉、通过它的气味来辨别。有时候气味不明显的话,就用口尝。]

  除了“蒙眼识药”之外,吴昊还有一个“一抓准”的外号。工作在雷允上静安寺店,每天前来配药的顾客非常多,怎样提升配药速度?

  下班后,吴昊继续留在药房琢磨、练习:

  [有的药质地比较松泡,30克的话体积就很大,然后有的药质地比较紧实,如果30克的话体积就会很小。对一个药反复地练习,这样日积月累就练就了一抓准的本领,能做到基本上一把抓起能做到处方的用量,不用多次地反复增减。]

  据介绍,今年诞生的94名“上海工匠”平均年龄46岁,相比去年小了3岁,吴昊,以及幻维数码高级特效师赵迪文,都年仅30岁。市总工会巡视员何慧娟介绍,从去年开始,市总工会计划于用10年时间培养选树1000名“上海工匠”,打造一支与“中国制造2025”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我们选树的这些工匠,通过工作室,通过高师带徒,把一些濒临失传的工艺能够传承下去,也是通过传工匠技艺、讲工匠故事,传授工匠精神。]

  以上由东广记者赵颖文报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