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社会

沪上有历史底蕴的剧场大盘点 已占全国半壁江山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全国兴起了剧场建设的热潮。在上海,“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徐汇滨江创新创意剧场带”、“现代戏剧谷”等一批新剧场群落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正为申城带来新的城市景观和文化地标。与此同时,上海的演出市场也变得越来越繁荣。文化底蕴、艺术品位和人文情怀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气质、风格和温度。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剧场业已占全国半壁江山,南京路两侧曾密布近20家影剧院,以今南京东路、今南京西路和西藏中路为中轴的戏院,构成了昔日上海剧场的黄金十字线,其规模、形制和伦敦西区及纽约百老汇很相似。

  历史的积淀、人民群众观剧的需求使沪上剧场迫切需要升级换代,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也对舞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去年安福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修之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也将停场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大规模整体修缮。此外,艺海剧院、兰心大戏院、城市剧院等一批剧场都将进行不同规模的修缮。此时,我们不妨回眸看看上海有历史底蕴的剧场的过往,对于传承和发展上海剧场的文脉不失为一种借鉴。

  海派京剧的见证地:人民大舞台

  位于九江路上的人民大舞台建成开业于1909年,创办人童子卿是公共租界巡捕房审讯官出身,此人依靠经营“茶园”发迹后,耗费12万两银子的巨资向犹太人哈同租地,签下23年的合约建造上海滩最新式的大戏院。当时在上海上演京剧的场子有十多家,其中著名的有南市新舞台,还有因梅兰芳首次来沪演出一炮打响而名噪一时的丹桂第一台等。大舞台建成后初名文明大舞台,大门设在三马路(现汉口路),专演京剧。这一时期,大批京角南下,南北京剧在此汇合,相互取长补短,梅兰芳称此现象为“南北和”。从1920年代开始,大舞台又成了排演和演出连台本戏的基地之一,相继上演了14本《宏碧缘》、32本《狸猫换太子》、共9本的《彭公案》《施公案》等,在上海滩引起很大轰动,成为海派京剧的特色之一。

  1932年,童老板的合约期满时,即由法租界巡捕房“包打听”出身的流氓头子黄金荣接手。黄金荣拆除旧房翻造,在原地翻建,请美国著名建筑师设计,仿照纽约最新式舞台建造,整个剧场转了个向,本来开设在三马路的大门,改至二马路(今九江路),面朝当时最繁华的大马路(今南京路),改称“荣记大舞台”。1934年9月9日开幕,邀请梅兰芳、马连良两大剧团演出,门庭若市。1935年,黄金荣把荣记大舞台让给自己的徒弟沈长赓接办,改称康记大舞台。此后多次换老板,但都是黄金荣的徒子徒孙。上海解放后,大舞台经过装修后重新开业,在九江路上高高挂起了“人民大舞台”的牌子。凤凰涅?的人民大舞台成为上海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演出场所,而且不再是单一的京剧场子,上海、华东乃至全国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以及歌剧、舞剧、歌舞、话剧、歌舞剧等排演的优秀剧目和有影响的力作纷纷在人民大舞台亮相。上世纪80年代大舞台演出戏曲的盛况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那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到上海演出期间,观众排队买票的队伍一直绵延到广西路。

  1995年,大舞台整顿歇业,之后,淡出观众视野整整15年,在经历了跨世纪的重建后,于2010年再次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价值。新建的大舞台兼具芭蕾、歌剧及其他综艺活动的演出功能。从九江路正门走进大厅,半圆形穹顶上硕大的创世纪油画令人惊艳。从自动扶梯可直接进入剧场三层正厅,全新亮相的人民大舞台汇聚着梦想与星光,再次展现出它独有的底蕴和价值,它穿越了旧的历史,串起了新的故事,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3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