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社会

街头花园K歌好声音 七分快乐三分烦忧

  晚上7时15分,程腊梅女士推着三轮车准时出现在街头花园的空地上。三轮车上装有一台播放器、一台投影仪、一个立式调音台、锂电蓄电池、两只音箱,还有数只简易橘色塑料凳子等。只见她熟练地架起幕布,打开投影仪,接通电路调试音箱。一些早早在现场等待的“歌粉”也帮助摆放音箱、凳子,拿起话筒“哒哒哒”地试音。更有心急者,迫不及待地在调音台上挑选歌曲。街头“自娱自乐音乐会”就这样开张了。

  第一位演唱的是林女士,她唱《天上西藏》,高八度的歌声将所有人震住了,有人不住地说“像韩红”。随后,她又与汤先生男女声合唱,照样赢得一片掌声。汤先生呢,则演唱拿手的草原歌曲,他粗犷、豪放的嗓音立马获得人们的赞美。实际上,他们俩经常搭档唱歌,也很专业。

  汤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她(林女士)10年前根本不会唱歌,我们是老单位的同事。我特别喜欢唱歌,经常打开收音机练唱,她受到我的影响也就一起练歌,她很有天赋,现在唱得很不错。”记者问,“你们为什么不去电视台选秀歌手比赛,肯定能够拿大奖的。”“选什么秀?我们从不参加,唱歌是我们自己开心就行了,我们不喜欢出名,唱歌只是图快乐。”

  不一会儿,街心花园坐满人群,有热爱唱歌的爱好者(歌粉),也有附近的居民,更有被吸引过来的路人,还有牵着狗的居民一旁欣赏。

  唱歌者基本是些常客,这些“歌粉”年龄在50-60岁间,互相都很熟悉。一位姓戴的先生说:“我原来有三家公司,两家给女儿和女婿,一家给朋友承包。就是喜欢唱歌,每天要来过过瘾。”

  “街头卡拉OK音乐会”也吸引附近工地上的农民工,他们坐在花园一侧的水泥花坛边沿,翘着二郎腿听歌,不过从不参加演唱。一位姓孔的山东籍民工说:“我们每天吃完饭就准时来到此地,免费欣赏音乐会是我们白天劳作后晚上最快乐的一刻,这也是我们农民工的夜生活。”

  晚上10时,一名驾驶摩托车的林警察来到现场告知:“110接到居民的投诉电话,请你们将音量调低点”。“调音师”老李很配合地将音箱声音降低。尽管这块街心花园在商务大厦包围中,离居民区有些距离,但音响还是会有所影响,因而也时常接到居民投诉,但总体上相安无事。

  程腊梅说,现在喜欢唱歌的人很多,他们都不愿意去商业味很浓的“卡拉OK”,愿意在她这里演唱。这儿每天晚上从7时30分开始到10时30分结束,一般有十多人能够上台演唱。每人10元唱3首歌,一天收入100多元钱。但投资开销也很大,一套设备要1万多元。音箱设备还经常坏,修一个电路板就是数十天的收入,歌曲也要经常更新,她刚刚花600元下载了一些新歌曲。“其实,靠街头卡拉OK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我白天还在做家政,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出来是我们的副业,让大家开心就好”。

  据了解,上海有近百家街头“卡拉OK”,不少设在公园、步行街和街心花园,已成为唱歌爱好者的“乐土”,同时也是居民投诉的集中点。

  晚上11时,由于是周末,“歌粉”兴致都比较高,还在不停点歌演唱。此时,一辆警车鸣笛来到街心花园,民警要求尽快结束演唱,收摊回家。

  程女士麻利地收好摊,然后推着三轮车离开。她并不会骑三轮车。

  在夜晚的路灯下,程女士和三轮车的影子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渐渐地消失在远处。

  卡拉OK,不再时髦,甚至有些落伍。但仍有许多市民迷醉,喜爱在惝恍迷离的音响间释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能把一首歌唱出独特情怀。

  当然,纵情欢唱有时会演变为他人的喧嚣。这就需要平衡。当不同的意见得到均衡与尊重,飘散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好声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2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