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一策,申城56条段城市黑臭水体都将有专属整治方案。在“十三五”河道水环境治理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2017年底前,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将基本消除。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因为市民肆意捕捞投放在河道内的水生生物,以及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导致治理陷入尴尬局面。
两区合并后,静安区共有5条段河道被标上了黑臭水体标签,其中,3条段为市管河道,2条段为区管河道。在昨天召开的治理方案研讨会上,一组组数据将这些河道的“黑”、“臭”程度罗列清楚:金属超标、溶解氧低、氮和磷含量高,这些问题都不可回避。根据规定,2017年它们将摘掉黑臭的帽子。
专家提出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但治理者直言,在此过程中频频遭遇尴尬局面。以静安区为例,河道所先后在河道内投放了近1600斤的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以此改善河道水质。然而,烦心问题随之而来。“有些居民直接翻过护栏,甚至还用渔网大片捕捞,有人因此还掉入了河内。”静安区河道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其辖区河道内就发生过多次这样大面积捕捞的情况。其中,不乏一些放生的情况,前脚刚将鱼放入,后脚就涌来了近百人打捞。工作人员坦言,专业部门投放水生生物是有选择性的,有一些鱼进入河道后并不一定就能存活,也不会在改善河道方面发挥作用。此外,由于鱼类吸附了河道内的有毒物质,若垂钓后随意食用,反而还会造成人体不适。
除了遭遇“捕鱼者”的尴尬外,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也使得河道治理举步维艰。市环科院总工林卫青昨天透露,此前其曾做过一份调研,在徐汇一街道内,有50%居民家中的洗衣机管道都是通过雨水管道排放生活污水的,而河道中检测出的溶解氧低、氮和磷偏高等原因就是这些日常行为造成的。据悉,全市不同排水系统雨污混接量在20%-40%。
记者了解到,目前申城有待摘牌的黑臭河段一共达到56条段。今年,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被列入河道水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的行列之中。根据规定,今年将完成整治任务40%,2017年完成60%,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治理进展情况和河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