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社会

练塘古镇影像资料征集计划启动 用照片复活历史建筑

 练塘被拆除的建筑区域航拍图。(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供图)

  练塘被拆除的建筑区域航拍图。(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供图)

  文汇报记者 史博臻

  上月初被拆除的约3000平方米青浦区练塘镇老宅能否“复活”? 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练塘古镇复原照片征集计划”昨起启动,担任复原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开始向市民征集练塘老街沿河两侧的建筑照片或视频。“摄影测量是常规的测绘手段,需要大量不同角度的照片作支持。我们手头已有的练塘古镇建筑拆毁前的照片,不足以撑起完整的模型建立,更无法保证完整度和精度,因此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帮助。”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讲述此次征集计划的初衷。

  深谙“把丑话说在前头”的原则,曹永康直言:“赝品毕竟是赝品,复建虽在一定程度上让古镇的总体环境保留历史特色,但其价值已大打折扣。”简言之,被毁的历史建筑,将成为永久的遗憾。

  影像资料,留存建筑记忆的最好形式

  想要对被拆毁的古建筑进行虚拟复原研究,那些已被打碎并填进地基里的残骸,显然失去了主要的参考价值,没有像样的资料记载也给复原带来了难度。让曹永康稍感欣慰的是,练塘的建筑多建于民国时期,近些年旅游业欣欣向荣,练塘的影像被牢牢印刻在你我的相册里,这些照片和视频成了复原的最大希望。“获取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资料,无论内容是指向建筑具体形式还是室内外的情形,都可以用来相互印证,作为逻辑上相互推导、演绎的间接材料,其内容本身所附载的都是珍贵的历史信息。对于已经消失的建筑来说,这些影像是留存建筑记忆的最好形式。”

  使用照片建模技术让被毁古建筑“复活”,已不是曹永康的第一次尝试。早在2001年,他的研究团队就曾用此技术成功复原了徐家汇南丹路上的明代大学士徐光启墓。“我们依据多张老照片,复原了徐光启墓的规划、布局、轴线定位和墓的形制,还有石质牌坊、墓基座的雕刻。利用摄影测量等现代技术作为复原的依据,可以保证复原在各方面的准确性。”曹永康介绍。

  采访期间,他特意嘱咐记者在文中提及,征集来的照片和视频只用于建模复原之用,不会对外公开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它们将与现有的资料一起,成为复原已拆建筑的根据,也将把人们对练塘古镇的记忆,如同砖瓦一样,一块块一片片地添进复原建筑中去,这样我们子孙后代也不会只能看着茕茕孑立的文物建筑,而无缘一睹老街全貌。”

  对投来资料的参与者,中心还会奉上一份“薄礼”。“如果希望继续关注修复进展,请在发送照片时附上详细通讯地址,我们会在练塘古镇寄出印有被拆建筑后期摄影建模复原效果的明信片,与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曹永康说。

  仅存挂牌建筑,古镇的历史内涵何在

  “上海对历史建筑已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但还是存在类似的随意拆除的现象。”曹永康颇感惋惜。

  练塘作为上海市郊古镇,是32处历史风貌保护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传说三国东吴在此地修建了操练水军的池塘,所以得名。上海及周边的小镇,诸如朱家角、周庄、同里,都已是名声在外、人声鼎沸的旅游胜地。相比之下,练塘远没有这般闻名,但一样有沪上特色,枕着河水、倚着拱桥的古居有着一分安闲和朴实。这份风情便是练塘该有的景象。

  如今,古镇内多处民国时期的建筑,遭到以危房改造为名被拆除的厄运。听闻消息后,曹永康和同事用两天时间迅速统计出正被拆除的老房子,共十余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虽然拆除工作之后被叫停了,但不少伤痕累累的建筑将留下永远的遗憾。“古镇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一两座重要的单体建筑保护,而是要从点扩展到线、面,进行整体的风貌保护。倘若因为有些建筑没有挂牌就被随意拆建,最终零零星星的文物建筑就将被新建筑包围,失去了历史风貌,古镇的内涵也就随之消亡。”曹永康表示,面对失去历史建筑的遗憾,人们依然怀着对历史、人文、记忆和建筑的敬畏情怀,希望借助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照片建模等综合方法,进行虚拟复原研究,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复活”这些历史建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