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位于汉中路的IF188青年中心,人来人往。人们经过此处,驻足而观。吸引他们停留的,是一批街头艺人的表演。
李雄刚拿着剪刀和易拉罐材料,两手飞快运作,没几分钟就剪出一幅简单的风景画。“侬老来塞额嘛。”面对过往行人的夸奖,李雄刚憨笑着说:“我剪了26年,每周都来这里,想看想学,欢迎侬来白相。”
团市委在IF188青年中心推出的“艺空间”才艺秀,每周五至周日下午,给上海街头艺人又多了一个活动和展示空间。虽然在户外表演,他们不会被驱赶,因为人人都有“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对街头艺人进行试点管理的城市。2014年10月,首批8名持证的街头艺人在静安公园上岗。
摆摊时,A4纸大小证件随身带
李雄刚的编号是A006,“这张证件是宝贝啊,对我的意义仅次于身份证。”李雄刚将这张A4纸大小的证件,摆在摊头的显眼处。
李雄刚是首批持证艺人之一,他的手工艺生涯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曾在废旧物资公司工作的他,一次看同事用易拉罐剪出了一个漂亮的花篮式烟灰缸,被吸引的他闲暇时也学着剪制,从此习得一手好手艺。在城隍庙市场一家文化公司拥有了一个固定摊位后,他也获得了最初的收入和名气。但公司经理几经更换,注重批量化生产,对作品越来越淡漠,让李雄刚心生退意。
李雄刚有了名气。2014年,演出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找上门来,他积极参加甄选。但回归街头,妻子颇有顾虑:“街头艺人,听上去就跟卖艺似的。”
李雄刚有自己的坚持:“在城隍庙,我是老板,买主是顾客,买卖就是个交易。可在街头,我是手艺人,行人都是有缘人。”
李雄刚喜欢人来人往的街头,和行人零距离交流。他在家里花一个月时间完成系列作品《外滩记忆》时,琢磨着总少点什么。每次出摊时,他就和行人交流,聊自己的故事,问行人的建议,创作思路就打开了。
李雄刚更看重“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的意义。“以前在南京路摆过摊,被赶来赶去,难为情啊。”没有证件之前,他总是和保安玩“猫鼠游戏”。现在摆摊时,他一直随身带上许可证。
去年5月,在静安公园,大连人张艺着迷地看着李雄刚表演。“老师,我支持你。”张艺轻轻地将20元放在李雄刚的摊头。
4年前,玩音乐的张艺背着吉他来上海。他喜欢上海的文化氛围,偶尔会去人民广场、四川北路、淮海路的街头唱歌。在新天地,好几次,吉他刚架好还没唱几首,保安就过来了,盯着他把行头收起,目送他离开。次数多了,他不好意思再去。
“在上海,街头艺人可以持证演出的,你去绍兴路申请。”李雄刚告诉张艺这个信息。如今,张艺也成了一名持证艺人,出现在静安公园等处,弹爵士味道的吉他曲,和城市的节奏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