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传统村落,何以人人向往

人文徽州,梦里老家。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与山水交融,形成底蕴浓厚、独具特色的徽州村落。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井一巷,皆承传千年文脉。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动传统村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个古村落、一幢幢古民居,日益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传统建筑焕发新活力

午后,阳光明媚。杭州游客杜先生手捧一杯咖啡,坐在徽州区呈坎古村钟英街一栋改造后的徽派老宅内歇息。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大堂,暖意融融。

这家咖啡厅名叫“废墟咖啡”,咖啡厅对面,是由两幢明代古宅改造而成的文郁堂私人收藏酒店。酒店不大,规格很高。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五星级的服务,店内展陈有上百件徽雕和老家具,上千件文玩字画和徽州文书,每间客房均价虽超3000元,但住客却仍是一房难求。

“每一栋老旧的建筑,瓦墙之间都留存着时间的记忆。让这类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是我创立文郁堂的初衷。”酒店负责人郁建明说。

不只文郁堂,还有黟县塔川书院、无名初等一批精品民宿、休宁县祖源“梦乡村”民宿群以及绿野仙踪的徽州区西溪南民宿集群……在全市,利用传统徽派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正成为度假者的新宠。截至目前,黄山市共有各类民宿32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综合效益达65亿元。

传统村落保护不遗余力

传统村落来自历史,更属于未来,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市坚持全域保护、系统保护、依法保护,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一批重大工程,推动徽派传统村落和徽派古建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住徽州文化肌理、留住浓浓乡愁记忆。

特别是随着《黄山市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办法落地,我市传统村落保护迈上新阶段。目前,全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310个,居全国第二,安徽第一,其中歙县167个,在全国县城中排名第一;省级传统村落476个,占安徽省传统村落总量的58.9%。

传统村落振兴未来可期

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乡愁记忆的情感归宿,更是乡村振兴的示范名片,创意创新的崭新平台。

去年,江苏无锡的张英珠女士和丈夫一起来到休宁县白际乡项山村,投资70余万元创办严池民宿。张英珠表示,“以前我和丈夫是开工厂的,我们热爱徒步,2014年曾到过白际,当时就被这里绝美的生态和淳朴的民风深深打动。徽派建筑独具一格,很有味道。在这里,我们将努力打造新的家园,同时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大军中。”

在徽州区,以“十里金灯·不夜灵山”为主题的大灵山旅游度假区正在积极推进,当地通过对传统村落民居的抢救性修缮和保护性利用,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和组团打造,将灵山及周边旅游资源聚点成线、连线成面。“黄山市的山、水、村资源都极为优质,尤其承传着历史文化的徽派民居和传统村落星罗棋布,灿若繁星,我们重金打造大灵山旅游度假区,自信便源自于此。”徽州区浪漫红文旅集团总经理罗建中表示。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黄山)第三届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的发布引发人们的共鸣。随着皖南古村落“满天星”计划启动,越来越多人凝聚起共识,徽州传统村落振兴的思路愈加清晰,前途愈加光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