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民生

九旬岐山村经历最大规模修缮 老弄堂恢复初生时优雅

 QQ截图20180711143608.jpg

  今年73岁的王肖荷曾与钱学森的父亲是多年邻居。在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内居住了66年的她,总盼着在家门口看到“小时候的光景”。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今年3月,长宁区正式启动岐山村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到下月初,弄堂内14栋优秀历史建筑就将完成最关键的外立面修缮,重新展露90多年前诞生时的优雅面貌。岐山村内15栋居民楼的内部修缮和煤卫设施改造也将同步启动,待9月底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后,岐山村或将成为上海新式里弄中首个同步完成内外部修缮的成片风貌保护建筑群。

  给老建筑“卸妆、护肤、上淡妆”

  岐山村北临长宁路,东依江苏路,南傍愚园路,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成片新式里弄建筑群。弄内建筑多兴建于1925年至1930年间,建筑风格主要为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和独栋花园洋房,砖木结构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2005年,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岐山村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记者从长宁区房管部门了解到,岐山村此次修缮共涉及15幢建筑,以大门位于愚园路上的主弄为轴呈鱼骨状排列,其中联排花园住宅11幢,独栋花园洋房4幢。除了历史建筑常涉及的屋面修缮、外立面修缮、承重结构加固修缮,建筑内公用部位修缮、给排水及其他设备修缮、强电及弱电架空线入地等工程也包含在此次修缮内。

  在岐山村的施工现场,往来居民和推着水泥车的工人们时不时相互让道;均匀分布的支弄角落里,砌墙声、轻微的电钻声仿佛在为弄堂外车水马龙的愚园路和声伴唱。但夺人眼球的还是眼前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历史建筑修缮,关键之一就是外立面修复。”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岐山村内建筑立面形式多样,包括红砖清水墙、青砖、鹅卵石、水泥拉毛等四种,修缮方式也各有不同。

  如修缮拉毛墙面需要先铲除破损位置再重新抹拉毛灰;清水墙面需用专门涂料清洗剂去除墙面原有涂料和污垢,再借助专用砖粉浆料逐块批嵌、勾缝;最复杂的鹅卵石外墙修缮需在清理破损部位后,经过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做灰饼、充筋,再依次涂抹底层、中层、粘结层的砂桨,撒上鹅卵石后还要逐一拍平、修整、养护。

  然而,大多数建筑历经几十年的反复修缮,外墙都包裹了材质各异的各色涂层,宛如带着一副身份难辨的“面具”。

 

  岐山村居委会所在的愚园路1032弄48号,施工人员使用专用高压水枪冲洗外立面时,“面具”纹丝不动,只能用专业脱漆膏“敷”在外墙,犹如为建筑“卸妆”。然而,一般“卸妆”一次就能恢复建筑“素颜”的脱漆膏,遇到这栋累积了三、四层不同涂料、粉刷印迹的老建筑也只能甘拜下风,“出马”三次才使建筑恢复原始底色,仅“卸妆”的耗时就超过了1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