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晓立)在昨天开幕的工博会上,上海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展区,呈现多项未来交通前瞻性技术研究。其中早晚高峰拥堵的西藏路、延安西路正深入研究有轨电车线路及信号优先。未来“唱主角”的步行+自行车模式慢行交通,可通过动态情报诱导,向市民发布实用信息。就连地铁乘客的手机也能成“利器”,为地铁掌握大客流,及时发布预警启动预案助力。
上海松江正启动有轨电车深化研究和建设,而市中心早晚高峰拥堵的西藏路、延安西路,已经提出了有轨电车可行性交通信号方案。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人士透露,以上2条道路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行了仿真的验证。研究开行有轨电车,首先要确保其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其次要保障交叉路口车辆与车辆及行人不发生交通事故。“信号优先不能只在一条线路上解决,需划定一个协调区域综合解决。”展台现场一位技术人员表示,比如中心城示范线西藏路有轨电车线,从柳营路站至西藏南路站,设站10多座,一路开,要与各交叉路口信号灯完美配合是最大难点,因此将设置多个检测点,根据有轨电车实际开行情况,联动调整,确保绿灯间隔准确,安全高效。而个别路口没有信号优先余地,仍将按照正常信号放行。
同时,为缓解人车矛盾,衔接大城市交通系统将推广的上海慢行交通,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出与高架快速路一样,用动态情报诱导系统向市民发布信息。记者获悉,步行及自行车等时速不大于15公里/小时的慢行交通,将成为与地铁、公交等最佳衔接的出行方式。技术人员昨表示,力争研发情报诱导系统,让慢行的路人知晓实时信息。
同时,基于手机数据的城市智慧交通调查研究应用也已经开展,相关软件公司昨天展示,其在上海第五次交通大调查中,借助移动通信手机,对主要地下地铁站客流及换乘特点等进行了收集及研究的案例。乘客手机不离身,如何乘坐地铁、在某个车站换乘等规律对客流预判、车站客运方案有很大作用。对此,上海地铁方也表示,目前正试验利用手机信号,结合车站视频、红外、无线通信等手段,对各类区域、各类状况下的客流进行监测,以提升客流监测预警能力,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可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