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民生实事绘出“幸福图景”

  近日,市民王女士带着咳嗽不止的女儿前往市儿童医院就诊。她开车由清南路进入市人民医院南大门,沿着导引系统快速将车停放在儿童医院地下一层车库内。从开车驶入医院到出现在自助挂号机前,她花费不到5分钟时间。而一年前,光排队进入医院就耗费半个多小时,找车位又花了半小时,看病弄得她“烦上加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民就医停车有了丝滑感受,得益于停车便利实事项目的实施。2023年,全市上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施11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近八成项目提前一个月“交卷”。一桩桩“关键小事”彰显为民情怀,让百姓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幸福”,更绘出了整座城市的“幸福图景”。

  便民,停车留足“一碗面的时间”

  停车事小,却是老百姓关注的大问题,直接关系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民生福祉。为保障市民出行停车需求,我市多部门联手出台了“停车便民惠民十项措施”,从去年9月1日起,市区道路停车泊位免费停放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其他停车设施免费停放时间不少于30分钟,方便市民短时停车需求,给锡城市民留足“一碗面的时间”。

  列入市级清单的停车便利实事项目直击痛点,重点解决停车难“最难之处”。围绕市民关注度高的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南院区)、市中医医院3家市属医院周边通行难停车难问题,城管、卫健、公安和属地政府部门下足绣花功夫,3家医院通过调整院内布局,累计新增停车泊位572个,腾挪置换职工车位880个,通过推进“停车就诊联动”智慧场景建设、医院周边道路交通优化提升等,进一步打通市民就医“最后一公里”。

  关切民生,缓解停车治标更须治“车位不足”之本。市区两级城管部门深入挖掘停车资源供给,2023年全市新建、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万个,增设路内停车泊位7120余个,新增错时共享车位8873个。为便利家长接送子女时有序停车,全市已有36所学校建有地下接送系统,另有43所学校在建。

  增进民生福祉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全市城管系统以民生所需为目标,打造了第二批30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对89处桥下空间进行环境综合提升,新增大量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路面平整卫生、干净清爽,街区秩序井然、席地可坐,城市公共空间的细节与质感诠释着美好生活该有的模样,为百姓带来“家门口的幸福”。

  惠民,搭建养老“幸福圈”

  养老服务关乎千家万户,是近些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必做题”。新增或提升社区(村)助餐点80个,为全市超2000户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新建及提升改建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家——2023年,我市养老服务实事项目一件接一件,颗粒度不断细化,成果可圈可点。

  “我们早上8点开门,已经有老人在门口等了。上午会安排老人做早操,还有适合老人的手工、画画、音乐等课程,每周有专业人员上门给老人做一些康复锻炼,所以很多老人喜欢在这里待一整天。”新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经理朱梦吉介绍。据了解,服务中心在选址时就以周边老人的便利程度为首要考虑,让养老服务更“可及”。

  养老服务“332”行动实施以来,我市全力推进 “一街道(镇)一中心” 建设,目前全市建成街道(镇)综合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5家,其中45个城市街道已建成49家,去年底已实现全覆盖,农村30个镇已建成16家,至2025年底可实现全覆盖。同时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100余个,就近就便满足老年群体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助浴助餐等多元养老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家门口看病”的现实需求,我市创新打造“毗邻建设型、深度融合型、辐射延伸型”等三种“养伴医”建设模式,如蠡湖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之初即同步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嵌入其中,新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仅相隔50米,瞻江街道医养结合的幸福颐养院自带二级康复医院,同时挂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效实现了家门口养、医资源的就近链接、无缝供给。

  惠山区采用“公建+民营”模式,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全额投资建设服务设施,建成“中央厨房+爱心餐厅+助餐服务点”三级服务网络。目前,惠山区7个乡镇板块的10个中央厨房为辖区内67家爱心餐厅、53个社区助餐点供餐。

  此外,我市还在积极推进“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建设。中心一期建成后,可实现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助餐服务、物联监测与预警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链接家庭病床申请、家庭医生申请、老年安康险办理、老年人体检预约、长期护理保险申请等医疗服务资源,拓展陪同就诊、康复理疗和辅具租售等社会化服务场景,同时为老年群体进行精准画像,推动为老医养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实时供给,第一时间满足老年群体的医养服务需求。

  为民,办好实事提升“幸福指数”

  像停车、养老这样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百姓们在身边还能感受到很多。

  步入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稻香片区,长达700米的水景长廊,河畔高耸的水杉已经全部变红,成为了步行可达的打卡地;升级改造后的智能化非机动车车库、增设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充电点,通过智能云平台远程监管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化值守;原有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之家等服务设施全部焕新;草坪上造型各异的攀爬架、滑梯、座椅,引得老人们纷纷带着孩子来嬉戏玩耍……一条条新建的步道、一片片休闲场所和一处处活动设施闪耀着新姿,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居民们不禁感慨:“生活了许久的小区,大变样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有效改善居住环境,打造美丽家园,我市从居民意愿出发,围绕群众关切的小区环境、停车位、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对137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升级,让旧小区焕发出宜居新活力。

  坚持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去年年初,无锡围绕生态环境、宜居住区、城乡面貌、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帮扶服务、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智慧城市等十个方面确定了10大类60项11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去年11月,这些为民办实事具体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已有92个项目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其中45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民生实事的实施让百姓生活更美好。574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启动建设、359台竣工,让“烦心事”变“暖心事”;新改建52个各类公园、游园,提升了城市“颜值”,得到居民频频点赞;新建“钟书房”优质公共阅读空间53家,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开设“七彩公益安心托班”“爱心暑托班”510个,解决了“神兽”无人看护的“燃眉之急”,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富有意义的缤纷假期;落地自动驾驶微循环接驳小巴61辆,运营接驳路线11条,上线定制线路、拼车巴士等功能,让智能驾驶进入了城市交通循环系统……一件件、一桩桩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