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部曼德勒地区3月底遭遇强震后,绍兴各界救援力量紧急驰援。4月1日晚,诸暨贵兴救援队仍在持续搜救,绍兴制造的“黑夜之星”继续为生命救援搭建起空中光明通道。
地震发生次日,位于柯桥区的极客桥公司主动向有关部门请缨支援。3月29日,该公司技术骨干沈文兴便携带3台照明无人机紧急启程。然而通往震中的道路远比预想的艰难,因为地震航线中断,3月30日,沈文兴被迫从仰光转换交通工具,原本6小时的车程因高速公路瘫痪被迫改道,载着救援设备的车辆在余震不断的国道上颠簸了14个小时,于3月31日一早到达曼德勒灾区。
3月31日深夜,当银白色光幕刺破曼德勒灾区的黑暗时,灾民中爆发出掌声与祈祷声。这些天来,每到夜晚,灾区都因断电而漆黑一片,极客桥无人机升空瞬间,近1万平方米的照明范围覆盖了临时安置点。现场华人志愿者陈女士眼含热泪:“这是震后看到的第一束稳定光源,孩子们终于敢走出帐篷了。”
从2020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到近年土耳其、甘肃积石山、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极客桥的照明无人机已参与多次重大任务。此次投用的照明无人机单机每小时耗电不足1度,却能在7级大风、特大暴雨及-20℃低温环境下持续工作。据悉,极客桥无人机的网格化智能机巢无人机系统,解决了无人机作业对人工操作依赖程度高、响应不够及时、运行成本高、飞行作业范围和时间有限等痛点,为夜间搜救争取黄金窗口期。
根据缅甸救援指挥部的相关部署指引,4月1日傍晚,沈文兴前往其他区域点亮其余的无人机。夜幕下的曼德勒,绍兴制造的“黑夜之星”仍在持续工作。
4月1日,是诸暨贵兴救援队到达曼德勒的第二天,也是他们投入紧张搜救工作的第二天。尽管地震后的“黄金72小时”已过,救援队还是在持续搜救。
面对持续高温和余震的考验,队员们在废墟上爬上爬下,用探测仪在钢筋混凝土间搜寻生命信息,队员们的手套也磨破了好几副。
昨天午后,搜救区忽然发生余震,尚未清理的楼板发出骇人的断裂声。“撤!”随着救援队员钟海军的吼声,大家火速撤离,待震动平息,他们又转身返回原来的废墟里继续搜索。每次余震都在改变建筑力学结构,但没改变队员们的信念。“如果我们自己放弃了,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只要我们还在搜救,那就一定还有希望。”昨天晚上8点半,另一位队员袁诚玻给记者发来一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