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层面系统性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自主评审专业类别以工程系列为主。据悉,这61家重点企业覆盖江苏“1650”产业体系全部16个产业集群,既有链主企业,又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高评权”,给企业、职工会带来什么?
走进中天钢铁优特钢棒线材精品基地,“创新驱动、创效领先、人才强基、科技强企”十六个大字十分醒目。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吴敏刚介绍,中天钢铁已连续二十年列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8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89位,江苏民营企业200强第6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迸发,更需要集聚全体职工的智慧与创新力。”这与企业打造人才强企生态链,让人才与企业共成长、同进步的理念一脉相承。
人才是中天钢铁发展图谱中的高频词。自2008年起,中天钢铁逐步引进全国重点大学对口专业大学生。2012年启动“十年人才强企规划”,加大“双一流”国家重点高校专业对口大学生的引进力度。2020年启动“高层次人才引智计划”。目前,中天钢铁集团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45%,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00余人,其中工程师及以上人才占比30%。
“拥有‘高评权’,既是对企业的鞭策,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与挑战,更能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和发展。”吴敏刚介绍,中天钢铁自2017年5月起全面启动员工职业发展“三通道”体系建设,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类职业发展通道,不仅避免了各类人才挤“独木桥”的现象,也有效促进了人才的“多元化”“专业化”综合发展,多职级设计更好满足人才在不同人生阶段,实现个人价值,增强其获得感。据了解,中天钢铁同步出台《干部管理规定》《技术(技能)序列职位及聘用办法》《专业技术人才评聘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明确各类人才的管理要求,也明确提出职称与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聘任、薪酬挂钩。同时,企业积极推进“青苗计划”“领航计划”活动,更广泛地从内部挖掘培养青年储备人才,建立储备人才库,形成一条“优秀人才引进-内外部联合培养-精英人才选拔-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强企生态链。
人才强企工程,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潜能:2015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的李秭城,2021年成为“冶金工程”专业类别的工程师;202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刘登荣,已成长为制氧生产工长……一批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正成为中天钢铁各岗位的生产骨干。李秭城说:“工程师资格是中天钢铁评审的,未来的高级工程师评审也能在这里完成,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既能更及时地了解评审政策,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更能激发创新创造热情,在科技项目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中天钢铁,主要有机械、冶金两类专业技术人员。过去,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在常州市人社部门就能评审,冶金专业高级工程师需报送省冶金行业协会评审。这次“筑峰强链”重点企业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的新政,着实给企业带来储备人才的“红利”,将大大释放企业专业人才的创新力。吴敏刚表示,中天钢铁将严格按照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的要求,履行“九步工作法”:成立职称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不低于省标的评审标准、组建专家库、制定评审办法、组织申报审核、开展年度评审、结果公示确认、备案管理等,确保评价专业性和公信力,为企业锻造高水平人才队伍、驱动“筑峰强链”战略落地打下扎实根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