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全力“攻坚”产业科技创新

  2月20日,省政府举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约4100亿元,占GDP比重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9.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比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十四五”目标。

  节后开工首日,省委省政府便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要求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具体怎么做?全省科技系统将扎实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年”行动,努力实现“策源、攻关、聚合、赋能、集成”五个突破,奋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势见效。

  开展攻坚行动,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0家,均居全国第一;新获批创新药9个、“新三样”出口额1949亿元,均领跑全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1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会上,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发布了一组提振人心的数据。他表示,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我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局起势,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对此,徐光辉用“六个新”进行了概括: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成效,加强基础研究展开新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新提升,开放协同创新呈现新拓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成绩来之不易,源于敢作善为。徐光辉介绍,过去一年,全省科技系统共推进86项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任务,实施48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布局3个省基础科学中心等,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全省科技系统将扎实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年”行动,努力实现推进“1820”基础研究“策源”突破、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突破、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赋能”突破、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突破这“五个突破”,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奋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强大支撑。如何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突破?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结合实验室发展提出自己的理解:“应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重大科研任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紫金山实验室路径。”

  尤肖虎说,紫金山实验室将以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努力开创新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路径;将持续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可持续扩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将实验室打造成为本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的策源地提供强有力支撑;将全力推动一批领先性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东数西算、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应用场景开展应用,赋能江苏省相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

  助力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春第一会”指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要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对此,科技系统今年将推出哪些实招、硬招?

  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要高度重视“从0到1”的科学发现,着力推动“从1到100”特别是“从1到10”的突破和转化应用。

  “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加强基础研究‘1820’行动,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根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郦雅芳介绍,重点包括高水平建设省基础科学中心、试点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联合资助机制等。

  值得关注的是,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黄金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省将构建起省攀登、杰青、优青、青年项目为主体的梯次资助体系。“今年,省杰青和优青项目数将翻一番,均增加到100项。同时,面向省杰青、国家优青等组织攀登项目,遴选青年拔尖人才,给予5至8年长周期支持,探索最前沿科学问题。”郦雅芳说。

  做好产业创新大文章,既要关注产业的未来,又要布局未来的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李子阳透露,近期,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未来3年,我们将推进100项前沿技术、研制100项标准规范、开发100个应用场景、培育100家示范企业、升级100家科创园区,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围绕100项前沿技术,江苏将重点围绕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优势领域,进行前沿技术研发部署;围绕100项标准规范,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引导经营主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围绕100项场景示范,将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早期的试验场景、领军企业搭建行业类融合应用场景、高新区打造特色化标杆场景示范;围绕100家示范企业,将遴选一批主攻前沿技术、具备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围绕100个科创园区,将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等。

  推动四链融合,全力建设“主承载区”

  “新春第一会”上再次提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如何深融?

  “我们将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引领,在锻造‘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激活‘资金链’、建强‘人才链’上开展一系列举措,全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市科技局局长赵成军说。

  ——锻造“创新链”。将加快紫金山科技城和麒麟科技城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EDA、高性能膜材料等平台建设,全力攀登科技“高峰”。

  ——提升“产业链”。将出台体系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完善高校院所成果发布对接机制等。

  ——激活“资金链”。将持续深化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全市产业引导基金,积极推进区域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等。

  ——建强“人才链”。将大力引进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团队。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和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努力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高新区是科技创新“赋能”的主阵地。仅苏州工业园区就汇聚了33所中外名校、37家大院大所、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等4家高新区进入全国20强,在产业科技创新中成绩斐然。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倪乾表示,今年,苏州工业园区将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一区两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发挥“国字号”科研院所主阵地作用,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