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人文

住在文物建筑里的上海老人:老房子历史遗留问题太多

 QQ截图20161212091243.jpg

 

   老房子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周边市政配套设施陈旧,导致外部需要重新搭建雨污水纳管工程,原有室外线路也要更新。外墙粉刷,屋瓦片承重结构修缮,墙体维修加固,屋顶防渗漏工程……

  青村中街18号,在过去七十年里,它与周围的其他建筑一样,并无特别处。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它有了些变化,也不断有过路人主动与它合影。这让老应心里泛起涟漪。

  老应的房子也在青村中街上,与18号一样,都是解放前就建起来旧公房。18号的昨天和今天,没有人比老应更清楚。

  难言的尴尬

  “1980年前后,只有城镇户口的人才能住进这一片(街道)。房子虽是公家的,也只有二十几个平方,但全家人可以一直住下去。我也是好多人羡慕的对象。”老应说。

  不过渐渐的,许多邻居都有了更好的去处。如今,这街上余下的老住户不足三成,老应难免有些伤感。可更令老应伤感的,是那些留下的人,包括他自己。

  老应已在青村中街的老房子里住了近四十年。如今这一批房子都算历史保护建筑。老应,自然算是住在“文物”里的人。

  不过,在今年以前,这房子带给老应的几乎全是憋屈和尴尬,全然谈不上历史的美感。

  “你能想像这房子没有下水吗?”老应说。没有下水系统,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厨房、卫生间。这在四十年前不算什么,可世易时移,青村中街的周围都盖起了多层楼房,老应和一家人却仍然过着烧炉子,倒尿盆的生活。老应的房背后是集体用的化粪池,门前头则是几个邻居积起的杂物堆。

  老应和邻居的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屋面漏水、墙面倾斜、墙贴开裂。每年台风时节,住在青村中街上的“老应们”是被通知紧急撤离的主要对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