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人文

上海推社区服务新模式 智能和延伸两举措方便居民

   在天目西路街道居民张阿婆的生活中,看病配药是一件大事。可她总有一个烦恼:每次等她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好医疗记录册,医院里也已是人山人海了。但近来张阿婆再也不用为之而烦恼了,因为事务中心有了延伸服务,7点45就开门迎客了。

  这就是天目特色的“两两工作法”,即“两项智能”加“两项延伸”的政务服务模式。“两项智能”即“智能告知系统”和“智能微信平台”;“两项延伸”则是“时间延伸”和“社区延伸”。

  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最被居民诟病的是等待时间过长,中心分析原因发现主要由于咨询量占到总办理量的40%。在窗口有限的接待条件下,咨询与办理人流二者相互叠加造成矛盾。

  显然,想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尽量把咨询业务从窗口业务办理中分流出来。中心通过对全业务梳理,将居民最为关心的信息,用居民听的懂语言,整理提炼为“政策依据”、“受理对象及条件”、“办理所需材料”、“享受待遇”、“法定办结时间”等五大板块内容,并以“智能告知系统”的形式展现出来,居民只要一键点击,就可自助式地完成需要查询的相关事宜,同时对办理所需材料还提供材料清单打印。另外,为进一步方便辖区内的居民就近了解中心政务信息,中心将“智能告知系统”下放至辖区内所有12个居委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取所需办理信息,真正实现了让居民“少跑几次路、少排几次队、多办几件事”的服务初衷。

  中心借助街道的“智慧天目”平台,还增设了办事指南、预约服务、在线客服、常见问题、我要查询等五个功能模块,涉及中心14个业务条线,184项业务内容,由原来线下现场咨询转变为线上虚拟化远程咨询。“智能微信平台”一上线,就受到了青年白领的欢迎。

  弹性工作制专治老大难

  居民办事与中心上班时间不合拍,也是经常被抱怨的老大难问题,“时间延伸”和“社区延伸”就是中心开出的对症良药。中心通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了弹性工作制,实行“早开、晚关、中午不休”的服务模式,将原有9:00-11:30、13:30-16:30的服务时间调整为周一至周五7:45-18:00的全天运营模式。自2014年6月起正式实施以来,截止至去年12月,中心在延时期间共接待18115人次,其中去年延时期间共接待8439人次,占全年接待量17.29%。张阿婆就是其中一位。

  “社区延伸”,则是将惠民信息以及便捷的政务服务送到社区那些高龄老人、孤寡老人和重残无业人员等特殊的弱势群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