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人文

沪上居民自家床下藏防空洞 年代久远存安全隐患

   自家的床底下,居然藏着一个防空洞?如此“奇葩”的事,还真让黄浦区的一户居民给遇上了。记者昨日从黄浦区民防办了解到,该区在全市试点使用物探技术,如给地面做CT检查一样,寻找废弃地下民防工程的确切位置,从而予以加固改造。二十余个“失联”的防空洞,就是这么被一一寻觅而出,有的竟藏在居民家中。

  年代久远成“定时炸弹”

  曾几何时,为了满足那个年代的战备需求,上海也兴起过“防空洞热”。而如今,这些昔日的自建防空洞,大多已经丧失了相关功能,深藏地下。

  黄浦区民防办工程管理科科长王世瑞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区范围内尚有587个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废弃封闭民防工程,其中大多数民防工程已丧失了战备防护功能,出入口被封堵。这些民防工程在废弃多年后,结构老化、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存在,有引发上部房屋塌陷等灾害事故的隐患。对这些废弃民防工程进行整治排险,施工难度较大。

  “最大的难处,在于找到这些工程的地点。”王世瑞表示,如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加上原先工程档案资料不全,一些防空洞的出入口位置已经无法寻觅。根据统计,在587个废弃的地下工程之中,约有30个左右属于“失联”。它们如今究竟是什么模样,里面存在什么样的安全状况,谁也说不清,成为了“定时炸弹”,必须早日将其打开一探究竟。

  使用CT技术嗅探

  “要是按照传统的办法,很可能要大费周章,还不一定有效果。”王世瑞告诉记者,在不了解出入口具体位置的前提下,只能碰运气开挖,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会影响周边环境。  为了能够更为精准地找到这些地下民防工程,一种全新的CT技术首次在沪试点使用。王世瑞表示,简单地说,就是用仪器对地下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以地层中各种介质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计算、分析、推断出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运用这种技术,就如同开了“天眼”。一个个废弃的防空洞被一一找出,总数达到了24个之多。其洞口或者出风口让工作人员大开眼界,有的深藏在居民天井的花坛底下,有的分布在沿街店面的墙角处,最夸张的一个是在丽园路一户居民室内睡觉的床底下被找到。

  “该居民从来不知道自己床下居然有个防空洞,只是觉得地面总是潮湿,容易渗水。”王世瑞表示,打开之后,他们发现整个洞内全是黑臭的地下水,难怪居民会“遭罪”。

  施工回填消除隐患

  据了解,对于积水严重、结构风化的工程,有关部门会采取泡沫混凝土填堵的方式加以回填;对于结构尚好并具有再利用价值的工程,则制定加固修缮方案,通过改造提升其使用品质。

  王世瑞表示,对老旧民防工程进行加固改造,既消除了地下安全隐患,同时又解决了扰民问题,生活在老城厢的居民们对此也是颇为高兴。为了在施工中加强安全监管,在开凿洞口时,还要对工程内及周边环境的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才允许施工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工程内。为防止抽水工程中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施工方通过布点方式对周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

  作为全市试点,黄浦区民防办正在建立和规范相关改造技术标准,为今后各区乃至全市治理地下空间安全隐患作探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3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