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人文

上海不少居民区积极摸索“妙招”

 QQ截图20180724141106.jpg

  2020年底,上海将基本建成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倒排时间表,任务紧迫。

  今年以来,上海陆续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规章制度,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和举措,坚定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决心。近半年来,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掀起一场“社区风暴”,很多居民区“动起真格”,决心把垃圾分类推行到底,纷纷根据实际摸索“妙招”“狠招”,为垃圾寻“出路”。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群众关注的“热词”。

  两周:从“一锅乱炖”到“分门别类”

  两周!这是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华丽家族”小区444户居民从“一锅乱炖”扔垃圾,过渡到近八成居民在家对垃圾实行分门别类、定时定点精准投放所用的时间。速度让人惊叹,那么,分类质量如何?记者昨天实地探访了这个今年3月30日开始施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小区。

  “华丽家族”是一个高档商品房小区。在小区东南角新改建的垃圾厢房,管理员潘礼来把三只120升的棕色湿垃圾桶从厢房拉出来,打算再次分拣后等待清运公司来清运。记者掀开桶盖逐个查看,里面主要是瓜果皮、蔬菜叶、鱼虾骨刺皮、茶叶渣等易腐垃圾,没有常见的塑料袋等袋状物。且桶内比较干,几乎看不到剩菜剩饭的汤汤水水。

  潘礼来介绍,自从小区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变化最明显的是湿垃圾和可回收物的量。“以前干湿垃圾混一起,而现在,120升的垃圾桶,湿垃圾每天能收三四桶;可回收物4月初时每天能分出约25公斤,现在增加到每天70公斤左右。”干垃圾的量随之大幅减少,从原来的每天30桶缩减到20桶左右。

 

  这时,一位居民拎着三袋垃圾过来。一袋湿的,一袋干的和一大袋纸箱纸板。潘礼来赶忙上前帮忙接过干、湿垃圾,解开袋口查看,“分得蛮好!”这位女士微笑回应,并踩下可回收物脚踏门,把纸箱倒进去,再把袋子扔进干垃圾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