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人文

中科院携手奉贤打造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平台

   从位于市中心的岳阳路来到远郊奉贤区,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将肩负打造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重任: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新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通过政研医企高度融合,打通从原创发现到创新的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制路径,提升我国传染病相关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竞争力,培育国际化人才高地,产生百亿元级公共健康产业的集聚效应。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奉贤区政府日前签署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协议。眼下,平台园区已启动基建试桩。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唐宏研究员表示,这座占地45亩的园区将于明年年底建成运行;到2025年,将有数个创新靶点抗体和疫苗新药完成主要临床试验或上市,并培育出数十家创新企业。

  打造创新疫苗和抗体技术与产品策源地

  成立于2004年10月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在全球健康与生物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需要全球联手共同应对的严峻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如今,它已成为活跃在全球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重要科研力量——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历次高致病性流感、手足口病、寨卡等疫情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今为止,疫苗仍是人类应对传染病的最好方式。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拥有国内科研机构中最强的疫苗抗体研发力量。”唐宏给记者盘点了一下他们研发疫苗和抗体药物的最新进展:今年下半年,多价诺如病毒疫苗、抗恶性疟疾新药、基于大数据的肺癌循环细胞诊断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与原研产品,将进入Ⅰ期临床试验;明年,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I类新药有望完成Ⅲ期临床试验,亚洲首款寨卡病毒重组疫苗也将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中国的创新疫苗供给严重不足,需求非常大。”他说,比如现有的基础疫苗卡介苗对成人保护效果差,成人感染和传染结核菌的风险还是很大。另一方面,疫苗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尤其针对未来可能形成重大疫情的病毒,需要预先研制好疫苗,摸索好工艺路线,一旦疫情爆发,马上就可投产——这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他希望,在奉贤区建设的协同创新平台能与杭州湾北岸生物港企业充分融合,为我国创新疫苗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开辟 “绿色通道”。

  引领 “同一健康”研究的公共健康科创高地

  只用20分钟,就让拥有六国院士头衔的法兰西学院教授、世界感染学界泰斗菲利普·善颂尼蒂决定来上海工作,并 “愿意将毕生所学贡献给上海”。唐宏说,说服善颂尼蒂,他凭借的是中国不断腾飞的科技实力和长三角优越的创业政策。

  今年68岁的善颂尼蒂是细菌细胞生物学的开创者,也是肠道微生态前沿领域的“创新旗手”。手握众多疫苗、新药专利,来到中国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他希望将自己的“同一健康”(One Health)理念付诸实践。今年年底,善颂尼蒂就将从法国来到奉贤区全职投入这一全新平台,筹建 “同一健康研究中心”。

  何谓 “同一健康”?人类健康与整个社会和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应从自然、社会与人合一的综合维度,从群体来研究健康问题。 “在奉贤园区将出现一家崭新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我们将建设医学、生物学、人口遗传、地理、环境等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唐宏说,平台将借助从单分子到人群的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传染病、致瘤病原导致的癌症等精准预防医学研究,开发未来疫情预测预警系统,让疫情控制的关口不断前移。

  他透露,平台还将在东南亚和非洲等疫情高发地附近,建设多个海外中心,开展疫苗和抗体药物的临床研究,提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染病防治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一张全球健康科技的 “上海名片”。

  “我们希望能在奉贤区建立一个全球公共健康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一个生物医学研究与技术突破高地。”唐宏表示,只有将科技创新的所有要素有机结合,才能不断产生化学反应,催生无穷的创新动能,提升传染病诊疗技术的科技供给侧水平与质量。据悉,奉贤区的这一平台将容纳近千名高度国际化的各类创新人才,带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研发 “高频共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