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州区优化技术模式,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高效新型农机,装备性能更趋绿色、智能,力促夏收提质增效。
海州区5G+数字化无人农场占地2002亩,作为全省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这里具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无人农机作业、智能化无人农场管理等功能。夏收期间,依托5G技术,无人农场在分析虫情、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等信息基础上,实现了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多种品牌的农机设备高速互联,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将机械作业精准度提升至厘米级,贯穿粮食作物的耕、种、管、收全环节。智慧农场不仅作业效率比普通农机高出20%左右,小麦产量也在提升,整齐度更高,通风效果更好,产量大概提升5%-10%。
今年海州区小麦种植30.3万亩,其中旱茬小麦5.8万亩,稻茬小麦24.5万亩。根据测产,平均亩产429.2公斤,较去年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夏粮总产预计13万吨。夏收期间,海州区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1350台,中大型拖拉机1040余台,打捆机等配套机27台套,做到科学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抢抓夏收的同时,海州区也压茬推进夏种,夯实秋粮丰收基础。在与无人农场紧紧相邻的育秧工厂,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育秧工作,只见各类自动化水稻育秧设备井然有序地开展作业。厂房之外,一条现代化的育秧流水线正忙碌地运作着,工人与机械紧密配合,整齐码放的秧苗盘坐着“有轨电车”直达田间地头,宛如一条丝带在田野间蜿蜒。
相较于传统的育秧方式,“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苗质和品种统一、环境可控,育秧周期从传统生产周期25天左右缩短至20天左右,土地利用率能够提高5倍以上,秧苗的出芽率、存活率提高10%,节省人工成本50%以上,每日可育秧9万盘,可满足大田3000亩的用秧需求,并带动周边社会化服务育秧2万余亩,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农田退水频次和数量,有力推动秧苗生产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
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秋作物适时播种,扛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海州区农机部门还组织多支服务小分队奔走乡镇、农机合作社,送技术、送政策、送宣传,多措并举“出实招”,厉兵秣马“战三夏”,全力以赴抓好大中型农机具的整修、维护和保养,保障小麦及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