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左妍)体温略低于常人,呼吸、心跳、血压也在正常水平下限,静卧休息是每天的主要功课……今年25岁的小陈就这样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外科病房中“冬眠”了近一个月,最终得以跨过先心病术后的重重凶险,顺利康复出院。
外地患者小陈自幼便饱受先心病(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折磨,却因种种原因未及时手术治疗。近两年来症状日益加重,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与心功能衰竭,稍一活动便胸闷气喘、大汗淋漓,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受损。25岁的年纪显然早已过了先心病的最佳矫治期,是听由病程持续进展最终导致不可承受的后果,还是为了一线生机而奋力一搏?
十院心外科臧旺福教授团队为小陈做了细致全面的术前评估与准备,为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好了充分预案。术中,在体外循环下依次完成了对二尖瓣、三尖瓣以及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当小陈的心跳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心超医生通过食道超声判断瓣膜功能良好时,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手术成功。
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对小陈这样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术后恢复将异常艰难。不出所料,自术后第二天起,他就出现心功能进行性下降。
按说手术成功矫治了心脏结构的异常,为何心功能不升反降呢?一切都是时间惹祸——原来,先心病的最佳矫治期应是幼年,而小陈却一直拖到25岁,他的身体已经“习惯”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如今矫治为正常人的心脏结构,脆弱的心肌反倒不堪重负了。于是,臧旺福教授团队想到了“冬眠疗法”——尽量降低心脏负荷,将患者彻底镇静,同时联合使用多种营养心肌的药物,希望能够帮助他挺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
煎熬持续了半个月,从第三周起心功能终于开始出现好转迹象。近两个月的治疗后,小陈状态越来越好,最终康复出院。出院前的检查结果显示,相比术前心脏已明显缩小,心律也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