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新农人”变“兴农人” 合肥的他们跳回“农门”逐梦田园

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

王义强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自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合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改变就业观念,选择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他们将梦想的种子扎根乡土,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6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了让更多“新农人”变“兴农人”,近年来,合肥加大乡村人才培训,实施乡村人才百千万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2023年培训人数达3100人。同时,积极开展农业人才认定,开展农业领军人才、产业链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定,2023年认定792人。

“归雁”领航振兴乡村

盛夏时节,走进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文创气息扑面而来。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现如今已是合肥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一幅美丽如画的田园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马郢村不仅有颜值、有气质,还有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90后”小伙王义强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土生土长的长丰人,大学毕业后做起了农产品电商。随着业务的发展,王义强开始寻找更大的农产品基地。

得知王义强有扩大规模的需求之后,马郢村的村干部向他抛来了“橄榄枝”。2017年,双方“一拍即合”,王义强与村里签订协议,流转了150亩土地,开办了马郢第一家现代农业综合性农场——读蔬·情圆农场,做起了果蔬种植、林下养殖以及农旅业务。

为进一步发挥品牌和集聚效应,2018年9月,由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和王义强团队共同投资的安徽马郢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作为合作社的社长,王义强不仅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肩负着带领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任。

近年来,合作社打造了农耕体验、非遗空间、主题餐饮等文创旅游产品,逐渐形成了涵盖文创体验、乡村美学、手工制作、劳动实践、科普研学等多业态共融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在王义强和团队的影响和带动下,马郢村的青年创客从0增加到现在的45个,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也从开始的8000元到2023年的220多万元。

王义强正在打包产品

海归返乡种植蓝莓

“这个蓝莓怎么样?还可以吧,我们来尝一尝……”在抖音视频里,“90后”新农人朱朕戴着黑框眼镜,面带微笑站在自家蓝莓地里,热情地向观众推荐蓝莓。6年间“泡在”田间地头,他有自己的务农之道,“我们做农业是一靠天气,二靠自己,三靠运气。”

2015年,朱朕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毕业,2016年回国入职一家法资保险公司。2017年,父亲合伙承包了家乡长临河镇的160亩地种蓝莓,出现亏损陷入困境。朱朕决定回家接手父亲的蓝莓园。

在此之前,“大城市”“好公司”“高收入”……这些都是朱朕身上的标签。所以当他毅然决定回乡做农业时,不少人表示不理解。“老一辈还是传统农业种植思维,或许换种思路会有新出路。”

2018年,朱朕从上海辞职回到合肥开始种植蓝莓,经过两年的沉淀,果园在2020年第一次结果。好不容易结的果子,却由于疫情原因销路不畅。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正在郁闷中的朱朕看到希望。他参加了肥东县开办的公益电商培训,之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拍了几条短视频,效果都不错。

此后,他开始以“海带蓝莓君”网名做视频带货,不仅带来了游客,还带来了合作的线下销售商。2023年,虹顺蓝莓园入选第七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年收入也达到了200万元。

如今,朱朕对电商直播带货已驾轻就熟。蓝莓园每天的产量在1万余斤,大约四分之三进入批发市场,四分之一由游客采摘。

“乡村是一片广阔的沃土,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不能光靠情怀还要练好‘内功’,要有考察有规划,了解市场和政策,选好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子,才能走稳走好创业路。”朱朕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文 高勇/图 通讯员 李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