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苏德明沿着通吕运河绿廊慢跑,粼粼波光映着岸边的垂丝海棠,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他喜欢和坚持十年的晨练路线,“以前跑步要踮脚躲水坑,现在闭着眼都能跑”。这样的转变源于南通“织补城市”的绣花功夫——260处“通小园”口袋公园将废弃地、边角地变为“绿色客厅”。
近年来,我市围绕“乐享园林”民生实事与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任务,让生态空间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为市民呈上一份满含绿意与温情的生态答卷。截至目前,全市公园绿地面积超60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9平方米,居全省第一。
空间拓展,持续释放“绿色福利”
漫步南通,公园游园、绿廊绿道、口袋公园星罗棋布,让城市生态效益持续提升,市民生活愈发多彩。去年,南通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100公顷。在城市建设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这些绿地从何而来?“让城市的边边角角、滨水空间、沿街道路绿起来。”市住建局园林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系统布点城市公园、延伸城市绿道、梳理小微空间,持续挖潜增绿,为群众营造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
“走,去紫琅湖骑车去!”成为周末的骑行达人的热门邀约。紫琅湖公园的14公里绿道,是运动达人的心头好。一边是碧波粼粼的紫琅湖,一边是绿意盎然的天然氧吧,吸引了众多骑行、跑步爱好者。紫琅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介绍,紫琅湖沿途建设了完善的指示系统、休憩坐凳、自动售货机、公厕等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近年来,南通滨水傍绿、沿路穿绿,构建城市绿道系统,串联自然山水人文资源与绿色生活空间。通吕运河绿道、沿江绿道、“三河六岸”绿道、龙游河绿道等各级绿道纵横交错,绿道总里程约580公里。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全市共建有紫琅公园、文峰公园、蝶湖公园、金乐公园等160余个城市公园,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需求。此外,全市已建成260余处“通小园”口袋公园项目,从选址、设计到功能完善,处处体现便民理念,打造群众身边“小而美”的绿色空间。
场景多元,邂逅游园“诗意烟火”
“闲暇时植绿,休闲时赏绿。被绿意盎然的植物环绕,驿站主理人还会讲解每棵绿植的养护要点,看了长知识、有收获。”去年底,位于虹桥路光明新村南侧绿地的“玉兰树下”市民园艺中心正式启用,一亮相便成为市民的心头好。这里花卉娇艳欲滴,水培绿植生机勃勃,室内景观精致典雅。它不仅提供园艺科普咨询、园艺产品销售,还有舒适的阅读空间与香气四溢的咖啡茶水。市民游园时,既能休憩放松、阅读充电,还能挑选心仪的绿植带回家。
市住建局创新运营理念,盘活公园存量资产,培育消费场景。文峰公园引入精致餐饮、精品文创、儿童游乐等多元业态,重焕生机,人气火爆;紫琅花谷的“一朵咖啡”,将绿植、咖啡与园艺巧妙融合,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在南通的公园里,赏景不再是唯一选择,露营聚会、逛花店、喝咖啡,甚至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都能轻松实现。“公园+场景”让公园变得可观、可感、可触、可享,鲜花绿树相伴,市集、潮玩、美食、演出应有尽有,让市民体验到“诗情画意”里的“烟火气息”。
周末的文峰公园,“80后”姚琳带着5岁女儿体验自己儿时的旋转木马。公园改造后保留经典游乐设施,新增AR互动植物园、无动力攀爬网,海豚奇遇乐园等项目,周末单日客流突破5000人次。文峰公园总经理甘哲文介绍:“我们规划了超10个游乐项目,融入热门游乐元素,想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娱乐体验。”
开放共享,“公园绿地+”惠及万家
一顶帐篷、一片草地,三五好友相聚。在通吕运河绿廊、滨江体育公园等开放共享绿地,露营野餐成为春日时尚。在滨江草坪,志愿者陈芳引导市民扫码预约露营位:“我们组建了‘护绿联盟’,游客用积分可兑换绿植。”
这两年,南通公布两批共53处城市绿地开放共享点位清单,都是市民认可度高的绿地。滨江体育公园配套露天泳池、白沙滩等场地;紫琅公园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可赏光影水秀、开展水上运动;通州区在点位内增设志愿者服务点,提供热水、充电等服务。
持续关注全民健身需求,在新建公园绿地设计阶段合理规划运动场地,配套健身设施;在老旧公园结合居民诉求,增加嵌入运动场地。韵城公园、永和公园、海伦公园、小海公园等绿地内嵌入篮球场、足球场和智慧健身器材,周边还配有垃圾桶、座椅等便民设施,让市民健身更舒心。据初步统计,我市城市公园内现共配建(嵌入)篮球场、足球场等各类球场共计200余片。
市住建局局长施健表示:“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更是百姓生活的‘会客厅’。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公园+’多元场景融合,让每一寸绿地都承载民生温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全民共建共享,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有景’的美丽宜居城市。”日报记者 蒋娇娇 日报通讯员 袁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