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亮出成绩单——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上半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十三五”中期评估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序时进度,经济运行总体稳健;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近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8%,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新增境内上市企业并列全国第一,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不断改善。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21”战略激发活力,南京涌动创新潮
2018年6月,谷歌和微软全球前副总裁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将其“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华东总部”和创新奇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一起落户南京开发区新港高新园。
“我们将在南京开发区的支持下,从‘研究院基础资源层+工程院智能技术层+创新奇智智能应用层’,由下往上打造完整人工智能生态圈,将最前沿成果切实转化为商业应用。”创新工场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陶宁说。
研究院+市场化运作主体,集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一身,正是我市大力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样貌。今年初,南京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实施“121”战略,制定出台并宣传落实市委1号文件和45个配套细则,全市上下涌动起“两落地一融合”浪潮。
以南京开发区为例,上半年该区引进了清华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21家,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9家,规划建设了与之配套的南京智能激光制造、南京新港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高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7家,引进了南大周志华、创新工厂李开复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40多名,全面提升了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新型研发机构133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项目258个,共吸引诺贝尔奖得主3名、国内外院士44名以及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院所来宁创新创业;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7人入选“万人计划”,位居全省首位。
产业进一步聚力聚焦,打造南京特色产业地标
全市四大先进制造业完成投资508亿元,同比增长19.3%,台积电12吋晶圆厂一期和欣铨IC测试中心一期、塔菲尔新能源电池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增长迅猛,上半年产量分别增长645%、84%、56%……
围绕高质量发展,南京产业转型升级快马加鞭。年初,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打造“4+4+1”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扣主导产业再聚焦,半年来,南京市结合主导产业布局优化,按照“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要求,加快梳理一批规模大、链条齐、技术含量高的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有南京特色的产业新地标;针对部分区(园区)主导产业还不够聚焦、产业集聚不够突出、产业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推动各区(园区)以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雨花台区软件信息产业集群、南京经济开发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等为示范,按主城区主导产业向“1个现代服务业+1个未来产业”方向聚焦,非主城区主导产业向“1个先进制造业+1个现代服务业+1个未来产业”方向聚焦,加快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数据证明,南京产业聚力聚焦成果显著。上半年,全市主导产业完成业务收入1.7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5%左右,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5%以上,主导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服务业占比首次破六成,成经济增长“绿色引擎”
上半年,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45.9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9:37.7:60.4,我市的产业结构调得更轻更优。 “消费升级”是今年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50.55亿元,继续领先全省。从限额以上单位销售商品类别看,汽车、通讯器材、金银珠宝、家具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飞快,达到7%、64.4%、22.9%、21.9%。
数字在消费市场有着生动的印证。苏宁相关人士介绍,世界杯为消费升级添了一把火。比赛期间,苏宁智慧零售业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0%,其中苏宁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402.58%。适合看球的大屏手机销售增长明显,iPhone 8 Plus、小米8、荣耀10等成为“剁手党”必抢的热门机型。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在内的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成为三产的重要支撑。龙头企业的带动功不可没。继去年宣布在南京建设江苏总部后,今年4月阿里云和南京银行、新视云携手,推动金融、司法领域“漫步云端”。阿里云副总裁李津透露,阿里云和南京企业“新视云”的首期目标是建设1万间“云上法庭”。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李勇透露,通过嫁接阿里云的技术,南京银行可以做到平均每个客户放款仅需1秒,日订单处理量扩容10倍,客户维护成本降为原来的1/10。
大学生就业创新高,居民收入增长快
“我在南京上的大学,对这里有感情。这几年,南京出台了很多人才政策,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像我这样家在外地、南京无房的本科毕业生,只要和在南京纳税的企业签订一年及以上的劳动合同,就能领到每个月600块钱的租房补贴,连领3年。40岁以下的本科生还可以直接落户,手续非常简便。这样一来,负担小多了,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南京的信心。”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毕业生王禹,今年顺利在南京一家IT企业找到了编程的工作。他说,相比自己的家乡大连,他更愿意留在南京。
像王禹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才纷纷在南京安家立业。统计数据显示,自我市实施人才落户“宁聚计划”以来,促就业、聚英才效应凸显,上半年全市新增缴纳社保大学生就业人数达16.62万人,同比增长50.27%,增幅创下历史新高。
就业好,居民收入也创下新高。在江宁汤家家村开民宿的周阿姨告诉记者,这家民宿是她女儿去年底和几个小姐妹一起开办的,今年她过来帮忙,打扫房间、清洗床单,活儿很轻松,一个月能赚2800元,比之前在镇上上班拿得多。汤山街道汤家家温泉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该村已开办了32家民宿,很多人把老房子租给别人经营民宿,一年能收5万—10万元房租。大量游客涌入村庄,也带动了农民就业,如帮厨、配送货、打扫卫生等。算下来,村里108户村民,平均每户年均增收5万—6万元。
这个小村庄,只是我市居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上半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68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2元,增长8.8%,增速位列全省之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0元,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26,比去年同期缩小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