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区已治理53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
以“智”谋“治”,浦口区开启农污治理新篇章
初冬时节,走进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泉东社区常周组,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清新美丽的农家小院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在村民房屋后面,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然而,在2019年10月之前,这条河还“病得不轻”。
“那时候很脏,上面漂着一层油污,夏季站在岸边能闻到腐臭的味道,临河的村民都不敢打开家中窗户。”附近村民纷纷表示,如今这条河的蜕变,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昔日浑浊河道,如今清澈如初。由污变清的背后,是浦口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具体实践,也是还碧水于民的生动缩影。
破解“顽疾”,农污治理打开新局面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更是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的现实需要。
根据《浦口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所有应治理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近年来,虽然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区基本消除了劣V类水体,但农村水环境形势却显得“慢人一步”。
2019年之前,浦口区实施的存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多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拉网式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同步实施。浦口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后,一般由各街道委托第三方运维单位或社区运营管理,存在建设标准不高、专业运维不足等问题,污水治理效果不明显。“最大问题就是扯皮,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相对分离,造成彼此不理解和不配合,因此治水成效甚微。”上述负责人表示。
面对这一“顽疾”,2019年,浦口区水务局牵头实施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管,与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牵手”,打开了浦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局面。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全区应治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受益农户3万余户,受益人口10万余人,年治理污水量约260万吨,每年能够削减约500吨COD、50吨氨氮等污染物。
建管分离,EPC+O模式走出治水新路径
EPC+O,是当前浦口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关键词”。
三分建,七分管。为了避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反复、不达标、职责不清等问题,提升治理效果,浦口区水务局会同各街道,开创了以运维单位作为联合体牵头人,总体把控设计、施工质量的先例,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项目的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道路。
“浦口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是中建集团内部以运维单位作为牵头单位承接的第一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EPC+O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EPC+O项目。”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模式实施年限为15年,其中建设期1年,运维期14年,计划总投资12.7亿元,将有效降低水体污染风险,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整体改善浦口区农村水体环境质量。
如今,全区53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基本完成,位于星甸街道的运维中心也开始上线运作。记者了解到,浦口农污项目的运维单位为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看似三家,实则是一家,如此一来既能避免相互扯皮,也能发挥各自所长,更好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浦口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智”谋“治”,加快浦口“智水”步伐
虽然建成时间并不长,但人们已经实实在在享受到生活污水治理后的好处了,常周组的村民们便是首批受益的农户。
天气晴好,常周组村民们闲来无事,喜欢拿上小板凳坐在房前聊天,晚饭后,则相约在岸边散步。“现在咱们村环境好、水好,我们都喜欢出来走走看看。”村民们笑着说,这些都和村口有个“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密不可分。
村民们所说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是一个“披着”简约“外衣”,和周围美景融为一体的小型污水处理站。
据悉,该站采用地埋式微动力一体化设备处理技术,通过管网输送常周组54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日处理量20吨,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污水经过管网收集后便来到调节池,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处理后进入沉淀池,最终实现达标排放。”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记者发现,调节池中的水还呈现较为浑浊的状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沉淀池内的水已经十分清澈,成功实现“美颜”效果。
智慧治水不仅体现在小型污水处理站,在项目运维中心大屏幕上,全区站点数量、污水处理量、处理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实现在线统计、在线归档、一键导出。而农户则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浦口农污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传播维保、报修渠道等信息,从而将农户与运维团队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维护污水处理系统。“我们最终要实现治理一村污水,净化一片水体,美化一村环境的目标。”浦口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高威 权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