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7号线建成后,我们交付的‘使用说明书’不会是一卡车的工程图纸,而是结合了BIM(数字模型)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的‘数字模型使用说明书’,更真实、更准确、更方便查看。”6月9日上午,在地铁7号线安装一工区项目部会议室,项目总工渠明用电脑演示窑上村站4D模拟场景,他一边以第一视角在车站内“行走”,一边介绍。
作为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7号线的建设过程充满了技术创新。窑上村站及五塘广场站—窑上村站区间、窑上村站—晓庄站区间,是该线路上首个采用BIM建造的车站和区间,待全线建成数字化交底给运营公司后,将与独立运营的无人驾驶线路无缝对接,科技范儿十足。
目前,7号线窑上村站和五塘广场站正在进行车站设备区的砌筑,与此同时,设备区的安装部件正在预制工厂制作中,待砌筑工程完毕,运至现场即可直接安装。南京地铁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用预制构件,可减少约一半的现场施工人员和场地、降低了噪声等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通过真实模拟现实场景和具体施工步骤,还可以让施工人员结合场景更加准确地了解技术流程,掌握操作要领,不清楚的地方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移动端浏览。
这个用于精确计算,实施漫游、碰撞试验和推演施工步骤的技术,就是BIM及其优化技术在地铁建设中充分应用的结果。“我们看到的这些空间和场景,未来就是窑上村站的样子。”渠明笑着说,“套用开发商带你看精装修房子时说的‘术语’,就是‘所见即所得’。”
地铁7号线是首条全线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地铁线路。负责项目研发实施的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数字模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绘制一个固定3D立体的效果图,而是动态、全景、可操作的,“比如我们要在车站设备间安装冷凝设备,这个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会不会跟其他部件、线路产生碰撞,通过BIM的推演和碰撞试验就能发现问题。”
渠明告诉记者,BIM可在施工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并提供“碰撞报告”,从而有效解决由于各专业设计、施工沟通不到位出现的问题。截至目前,7号线窑上村站在建设前期利用BIM相关技术对车站的综合管线进行模拟漫游、碰撞检查,共发现问题579处,目前已解决问题490处,大幅减少了施工变更,节约了工期。
7号线建成通车后,“数字模型使用说明书”将与运营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线路运营管理中心可以通过这个“说明书”,在养护、维修或突发事件时迅速找到对应场景,在电脑或者客户端点开故障点,即可显示该处的建设历程、使用材料和设备型号等所有建设信息,从而大大提高无人驾驶线路应急处置和故障响应的时效。(融媒体记者 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