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市“住有宜居”写下更温暖注脚

  原标题:治理危房、改造老旧小区、加快困难群体住房保障——

  “住有宜居”写下更温暖注脚

  “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个月底将迎来竣工,希望在春节前能拿上新房的钥匙,明年元宵节一过就可以把装修安排上了。”站在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北路4号05栋建筑前,张玉延掰着指头排着时间表。

  “遮天蔽日的大树少了,但小区的绿量一点没少,新栽植的桃树、樱花树来年春天就能开花了,那时的小区应该更美。”雨花台区菊花小区居民季先生用“脱胎换骨”来评价小区此番整治。

  一个个看得见的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对“住有宜居”的南京最温暖的注脚。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做示范。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将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统筹老旧小区“留改拆”有机改造、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整治,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新近出台的《南京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也提出,坚持将“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起由政府负责保障、市场负责调节的长效分配机制,让市民群众在城市居住生活更安心、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幢一策,危房“应治尽治”

  崭新的乳黄色外墙外,正在进行污水和雨水管道的铺设;室内,正在进行入户水管、开关面板等的安装。虎踞北路4号05栋建筑自开建以来,在这儿住了几十年的张玉延几乎天天都要到现场转一转,“8年时间,终于梦想成真!”

  虎踞北路4号05栋开创了南京危房治理的先河——作为C级危房,由产权人自筹资金,对危房拆除后,在“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的三原则下进行原地翻建。翻建过程中对户型进行优化,实现南北通透,原先客厅房间全部朝北的住户今后也可享受四季阳光。

  2019年,南京市明确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在册危房治理任务。为此,南京市先后制定了治理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和资金拨付办法、治理工作流程等相关配套政策,同时牵头规划、建设等部门成立市危险房屋治理工作小组和工作专班。“十三五”期间,按照“一幢一策”的工作思路,全市累计治理危房715幢,面积达到53.28万平方米。

  进入“十四五”,此项工程仍将是南京高质发展宜居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南京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明确,将以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宜居水平为目标,以城市脏乱差片区内质量较差的非成套住房、成片危破老旧住宅为重点,将涉及规划、土地、权属或用途等要素调整的项目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综合运用“留、改、拆”等多种改造方式,分段分步骤推进剩余棚户区改造,“十四五”期间,全市棚户区改造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宜居”成为代名词

  上月19日,在住建部召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验交流视频会上,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安新村北院改造作为全国典型畅谈经验。

  曾经,房屋渗水、道路破损、私拉乱接等老小区的“通病”,在尧安新村北院一个都不少。本轮改造中,该小区不仅着力解决各种看得见的“通病”,也巧用心思精心做好“宜居”文章。例如,为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题,街道多次与企业协商,将横亘在小区间的堆料场变成了停车场;在对原健身广场改造升级时,新建了近200平方米的居民活动室、休闲连廊与景观凉亭,让居民休暇之时有处可去。

  雨花台区菊花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35栋建筑入住了1174户居民。环境脏乱,停车难、下楼难、无活动场所等是居民们多年来的痛点。今年的改造中,小区闲置地块和部分荒废绿地被彻底盘活,打造了两个面积分别为30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通过优化利用楼间距等空间,“挖”出了220个停车位,彻底破解了居民的停车难题;改造中还移走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居民生活的高大树木,重新栽植了红叶石楠、桃树、樱花树、绣球等一批绿植,让小区四季有景有花。

  “群众需求不断增加,对老旧小区整治的期盼更高。”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南京市老旧小区整治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墙面道路“出新”,而是充分听取民意,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短板,“宜居”成为越来越多小区的代名词。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累计整治1282个老旧小区,受益群众超过39万户。“十四五”期间,南京市不仅将对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实现“应改尽改”,同时扩大改造范围至2005年前建成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功能缺失、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部分需改造住宅小区或单栋住宅楼,另外,还将改造部分建成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的保障房小区。“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将不少于600个。

  累计惠及74万余户,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对于在南京早已安家落户的居民而言,“住有宜居”是小区环境的焕然一新,是单元楼前新加装的一部电梯。而对于住房困难群体或无房的新市民而言,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或许就是最大的幸福。

  12月7日,南京市进行第三批共有产权房选房,丁家庄二期、西花岗西两大保障房片区的399套现房让399户居民圆梦安居。“先选择购买80%的产权,首付一部分后再进行贷款,剩下的20%产权过两年再买回来。”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首次置业,很满意新房的环境和价格,让他更开心的是,自己总算在这个城市扎根了。

  对住房困难群体“应保尽保”,为新市民圆梦安居。南京在完成丁家庄、花岗、岱山、上坊四大片区约1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后,又快速上马百水、孟北、绿洲新三大片区保障房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600万平方米,竣工约1600万平方米。围绕住房保障转型“1+4”体系,形成了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公租房货币化补贴三种保障方式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政策累计惠及74万余户家庭,基本实现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与此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有序推进,人才安居体系逐步建立,全市累计筹集人才安居住房约438万平方米。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将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利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多层次需求,加快住房保障对象从本市户籍家庭为主向覆盖城镇无房常住人口转变。规划期末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不低于28%。”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供应各类住房约77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将达30万套。(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6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