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记忆。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5月18日,南京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市博物馆拉开序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带领市民感知这种“力量”。
其实,不仅仅在“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博物馆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力争打造100座博物馆,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点亮人们的美好生活。
数量全省第一,更多博物馆正在孵化中
目前,南京市共有登记备案博物馆65座,国家等级博物馆15座,备案博物馆数量及等级博物馆数量在全省位列第一。“十四五”期间,南京备案博物馆的数量将力争突破100家,除了国有博物馆,要让民间博物馆也展示出南京特色文化。
南京近代邮政博物馆、南京车管所汽车博物馆、南京盐水鸭文化馆、南京越剧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主会场活动中,公布了全市第一批40座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名单。
根据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市文旅局制定了《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市文旅局对具有特色展陈内容并已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做好孵化培育。市文旅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第一批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单位纳入行业指导范畴,经过1至3年的培育孵化,力争达到博物馆备案条件。
讲好文物故事,博物馆“家底”越来越丰厚
盘点博物馆的“家底”,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5月18日,由南京市文旅局、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博物馆承办的“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正式揭幕,共分为“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承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4个单元。展览中汇聚了来自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4家文博单位的300件/套文物,绝大多数文物都是首次从库房走进观众视野。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六朝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烟雨楼台——西营村考古纪实展”共展出南京城西南西营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200余件/套,生动反映了南京古今叠压型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时代风貌与变迁。
南京城墙博物馆5月18日正式恢复开放,推出“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特展”,开启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4件兽首铜像的首次来宁之旅。
南京的“红色家底”也越来越丰满厚重。
邓小平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题的词、丁香烈士与爱人阿乐的特殊合影……5月18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公开了新鉴定评级的54件/套珍贵文物。“心向党正青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史料展”“曙光·伟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青春壮歌——中国青年运动中的雨花英烈展”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展览也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以线上线下方式精彩亮相。
围绕“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南京市文博场馆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文化服务不停步”,推出94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展览和活动,其中主题展览35个、主题社教活动59项,让更多市民获得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馆校合作助推“破圈”,博物馆就像一所“大学校”
精彩纷呈的社教活动,助推文物资源“活起来”,博物馆“破圈之旅”也由此开启。南京市坚持把高品质社教活动作为服务公众的重要举措,全市馆校合作教育项目获奖数量和质量已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经专家评审,南京市23个教育课例视频被评为精品课例和优秀课例,11个优质课例作为5月18日在金陵微校平台上线的首批《在博物馆里长大——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进行推广。
市文旅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下发后,我市及时组织学习和专题调研,2021年3月,市文旅局、市教育局联合出台《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2021年7月,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又联合召开全市馆校合作工作联席会议,一批馆校合作教育示范引领项目得到培育。六朝博物馆的《“三国将军炼成记”社教课程》、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合作的《“种下红色的种子”馆校合作课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信仰课堂”——纪念馆里的党史故事》被评为“2022年江苏省博物馆教育十大示范项目”。
正如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在博物馆长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主题展览”所传达的,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年轻人加入到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中来。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六朝博物馆的“小青莲”、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梅园红”、明孝陵博物馆的“明博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紫金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小雨滴”、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小科斗”等一批博物馆志愿者队伍。
有料又有趣,特色博物馆让人大开眼界
南京的博物馆“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容”,除了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博物馆,还有许多自然科学类、主题类的博物馆,不仅有料,而且有趣。
煎饼,是大家熟悉的早餐。从汉代到现代,饮食与器具几经变迁,唯有这摊饼的鏊依旧如故。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汉代铁鏊,外形如锅盖,锅面中间高四周低,直径约40厘米,下面以三“足”作为支撑。铁鏊的样子和我们在煎饼摊子上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建于2004年,是全国高校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南京理工大学内坐落着一座兵器博物馆,珍藏了一大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武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引信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藏品。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都是遛娃的好去处。孩子们可以通过馆内丰富的展品和沉浸式体验,了解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起源。
有近1600年气象历史的古观象台遗址南京北极阁,藏着中国首个专门展示气象历史的博物馆——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作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这里见证了我国气象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150多年前溧水仓口村的“灭火器”什么模样?走进南京消防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数百年来南京人为“防火”所诞生的各种奇思妙想。这家博物馆位于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机关大院内,是江苏省内首家消防主题博物馆,展示了自明清以来南京数百年的消防历史,拥有各类消防文物400余件。
走进南京钢铁博物馆,可以看到钢铁的“前世今生”。馆内不仅展示了3000年的冶金史、200年的钢铁工业史,还展示了南钢60余年的企业发展史。
专业性强、有特色,这些曾经较为小众的博物馆正更多地走进大众的视野,收获越来越多的人气。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共展出300件/套文物,其中65%以上为珍贵文物,超过70%为首次从库房走向观众视野。(邢虹 朱彦 李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