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19个社区(村)首设“社建观察点”

  社情民意源于社区(村),唯有“直达”才能最真实。记者7月13日从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南京市首次设立市人大社会建设社区(村)观察点(以下简称“社建观察点”),首批包括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小桃园社区、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新犁社区等19个观察点。人大代表通过面对面交流、持续性跟踪,重点观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群团组织、安全生产等五类民生事务,让“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直通人大。

  社区(村)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社情民情的“晴雨表”。“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单纯依靠听取报告、集中视察等方式,难以深入掌握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张锦荣说,此次在社区(村)创新设立“社建观察点”,可以获得一手资料,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增强市人大社会委履职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务实之举。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出台的《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社区(村)观察点工作运行办法》(试行)中了解到,“社建观察点”原则上每个区设立1至2个,一般每五年集中调整一次,时间与市、区人大代表任期一致。每个“社建观察点”均配备观察员队伍,一般由市、区人大社会委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市人大社会建设咨询专家等组成。观察员将通过实地考察、跟班体验、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区(村)工作,熟悉相关事务、听取意见建议。

  据介绍,首批设立的19个“社建观察点”,既有地处城市中心商业圈的繁华社区,也有拆迁安置新居的新型社区;既有完成功能提升的老旧社区,也有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美丽乡村。“不同类型的‘社建观察点’,为全面考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诉求提供了样本,也为制定社会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供了现实基础。”市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薛斌说。

  市人大社会建设咨询专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教授认为,南京在社区(村)首设“社建观察点”,让观察员深入社区考察调研、跟班体验,结合自己的思考,给社会发展做出“诊断”,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社建观察点”观察员徐慧表示,她将更多地收集整理社区居民对社会治理的意见与想法,为人大社会建设领域相关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记者 马金 通讯员 管驰辉 肖日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8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