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实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市属国企资产规模逐年增长,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以管资本为主实现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推进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实现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南京银行、南京新工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南京证券、紫金农商行成功上市,南京工艺装备、南京智慧交通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近年来,南京市国资系统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实现国有资产保持稳步上升、功能作用发挥显著、转型发展趋势明显,形成利润过百亿元、营收过千亿元、资产总额过万亿元的“百千万亿”国资新格局。
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推动南京国资国企由“城投时代”迈向“科创时代”的结果。11月21日,南京市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有关情况。
案例: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代表亮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新工集团、城建集团、交通集团作为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代表,亮出了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新工集团:重大科技项目“挂牌揭榜”,激发新动能
新工集团原来技术创新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大幅度加大研发投入,使创新成为其强力发展的引擎。
投资南京工业大学膜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项目;搭建泰融生物试剂共性制造平台等4个共性平台,与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开展合作;打造南京新工·秦淮硅巷柳树湾数创科技园等15个科创载体,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4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
今年该集团还重点实施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联合南京工业大学承担的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生物医药核心原料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基础项目”等18项科技创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集团副总经理王成君介绍,集团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母子公司治理,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成立创新委员会,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创新激励基金,设立重大科技项目“挂牌揭榜”、研发投入视同考核利润、科技人员业务分成与奖励等机制,保持研发投入每年30%的增速。
创新是国企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新工集团预计完成营业收入59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22年排名第400位。
城建集团:智慧生态服务民生,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超千亿元
长度30多公里的城市快速内环系统,跨秦淮新河大桥、仙麒大道等交通设施大大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条件;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幕燕滨江风貌区工程、南京聚宝山公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环境提升工程一期等大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发布会上,城建集团党委委员朱明如数家珍。
作为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的主力军,城建集团近年来圆满完成城市交通快速路网、公用设施、科教文卫、环境整治等一大批重要项目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超千亿元。
城建集团还带领照明集团、城建市政等14家成员企业,不断增强公交、燃气、设施管养、环境环卫等民生保供能力,助力我市获得“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和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实施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生态。城建集团大力发展智慧城建,智慧工地监管、智慧停车管理、垃圾分类信息、建筑用品利用交易等数字化转型平台项目取得明显的示范效应。
交通集团:坚持创新引领,拓展“交通+”广度深度
交通集团作为我市交通“大动脉”的“大管家”,发挥了交通先行作用。目前,该集团系统年度服务保障1.6亿车辆次安全通行,日均52.9万辆次,其中过江流量1.28亿辆次,占全市过江流量的81.53%。
交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阳介绍,集团在加快交通数字化创新方面,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一体化智慧联动调度平台和运营数据中心,在协同指挥、应急处置等方面处于业内领先地位,高效保障7条过江通道和5条高速公路通行,目前除南京长江大桥外,所有市域过江通道均纳入集团一体化管理。
无人驾驶清扫在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隧道、市委党校等应用场景常态化运行;东善桥收费站实现全国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创收费站系统运行;新篁收费站建设部署省内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收费站,智能识别发卡时间控制在6秒以内,通行效率提升了30%……这些交通科技创新已在居民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创新赋能,该集团拓展“交通+”广度深度,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在高速服务区、互通匝道、基础设施屋顶等累计投运19座光伏电站,与行业龙头开展合作,建成45座充电站,在南京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做法:四项举措齐发力,推动国资国企由城市投资迈向科创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市国资委通过健全创新发展支持机制、探索创新发展激励举措、抓抢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助力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等务实做法,推动国资国企由城市投资迈向科创发展。
靶向发力,健全创新发展支持机制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助力。2021年,市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在研发投入、企业培育、载体建设、成果转化、人才激励保障等方面明确支持政策。针对创投类企业,专门制定《国有创投企业创新激励管理办法》,从决策机制、估值管理和退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明确政策措施。
我市重视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经审核认定的创新投入视同考核利润,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比例不低于30%,占营业收入比重要高于国家标准1个百分点。
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新工集团旗下的工装公司、城建集团旗下的智慧交通先后入选全国“科改示范企业”。其中,工装公司解决了超精密滚珠丝杠研制等30余项“卡脖子”难题,作为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唯一代表,加入国家“高端数控机床创新联盟”。
制度试点,探索创新发展激励举措
今年,市国资委探索建立创新激励基金试点制度,支持市属集团从上年度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设立激励基金,用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转型发展和加快走出去步伐。
在试点过程中,市国资委与市属集团共同会商,通过把关试点方案、奖励标准要求前置明确、基金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财务监管等手段,确保基金规范使用。同时,强化政策兑现,在严格落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将创新激励基金中用于团队和员工奖励的部分在工资总额中单列,不纳入下年工资总额预算基数。2022年,共有6家市属集团启动试点,共投入基金预算总额1.5亿元用于80个创新项目建设。
目前,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其中交通集团《水下隧道运营管理规范》部分内容已作为地方性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新工集团与中电55所、江宁区政府合作组建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南京分中心完成注册落地;新工·泰融生物试剂产业集聚区正式开园。
久久为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数字转型,“智”向未来。目前,市属企业数十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已在深入实施,新工集团建设了先正电子电阻制造、工装滑块制造智能制造单元;城建集团打造了智慧工地、智慧停车、建筑用品利用交易等数字化平台;旅游集团打造的“莫愁旅游”成为我市全域旅游在线总入口;“南京金服”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信用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河西会展将线下展会线上化,建立沉浸式3D展馆,打造数字化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体育集团打造“云享动”智慧球场,提升群众运动健身体验。
大数据集团正在加快布局数字化产业,着力打造成为全市数据资源管理、开发的运营平台,“我的南京”APP实名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000万,开发的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项目还获得“绽放杯”5G应用全国一等奖。
盘活资源,助力各类创新主体集聚
市国资委结合今年实施的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工程,推动市属集团培育打造星级产业园区,提升南京国资园区品牌度和影响力,增强国资园区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承载度和贡献率。
目前,市属集团重点培育打造的12个国资产业园区中,招引入驻了科技型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上市企业27家、瞪羚企业20家、规上企业85家。后续全市国资系统将持续构建以国企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建立“企业+高校+园区”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建成20个以上、总运营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南京国资园区,在推动全市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和助力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载体作用。
起航: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迈向科创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创新无止境,奋发有为再起航。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核心竞争力打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市属国企坚定迈向科创时代。”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江磊表示。
按照计划,我市国资系统将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进一步系统集成政策措施,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市属国企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我市加快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国资国企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