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深挖“文化力” 老街焕发“新活力”

  9月2、3日,“城市·街道·北门桥”系列论坛第二期在玄武区北门桥社区开讲,建筑师、设计师、人文社科研究学者等当起主讲人,与在地居民、过往路人一起,交流碰撞对于街巷更新的观点。

  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南京市主城区在街巷更新中,除了对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更注重对文化力的引流与挖掘。文化赋能之下,老街巷有了新“逛法”、激活市民消费力。

  换个视角,老巷看出“新意”

  “这个角度,能把咖啡馆和街巷都拍进去。”8月30日傍晚,市民于婷遥与朋友站在小康咖啡合作社前合影,她一只手拿着一张刚盖完章的“瞧瞧地图”,另一只手举着一枚“瞧瞧镜”,“以打卡小店的形式逛街,这样的城市漫步很有趣!”

  这是由玄武区商务局指导、邻里柿与拱廊计划联合发起的“邻廊漫步”计划。活动聚焦北门桥社区,覆盖北门桥、香铺营、红庙、估衣廊等街巷,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发起公共空间更新、文化论坛分享、首届“瞧瞧,北门桥”逛街大赛等活动。

  “北门桥周边烟火气浓郁,传统老店与新潮业态交织,具有很强的‘可逛性’。”邻里柿主理人陶梅钰告诉记者,活动旨在通过公共艺术项目与文化介入,引导市民游客以文化更新的视角,“瞧瞧”不一样的北门桥。

  街边书店的闲置区域变身艺术橱窗,展出摄影师、漫画家与北门桥相关的作品;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走进街巷,开展系列文化论坛;首届逛街大赛中,市民游客手持“瞧瞧镜”走街串巷,跟着“瞧瞧地图”打卡20余家咖啡、萌宠、菜场等沿街门店,还能集章打卡兑换礼包。截至目前,“邻廊漫步”计划线上线下已吸引近3000人次参与。

  更新向内,酿出文化“酒香”

  在南京市主城区街巷更新中,文化更新成为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街巷在更新中挖掘在地文化、引入艺术元素,老街装“新酒”,文化更飘香。

  位于秦淮区双塘街道的鸣羊街,过去是一条市井小巷。近年来,街巷启动更新,结合在地老城南文化,在沿街建筑整治改造中采取“修旧如旧”手法,重现城南旧影,又利用边角空间,增设景观小品,种植特色绿植,布置气氛灯光,实现店景与街景有机融合。如今,沿线茶社、咖啡店、猫咖等小店林立,街巷兼具文化味与潮流风。

  同样位于新街口西南象限的朝天宫街道,今年实施“七巷”更新,打造7条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街巷,避免“千街一面”,凸显文化辨识度。

  在建邺区,更新后蝶变的“南湖记忆”街巷,更是文化味满满。更新中,南湖不仅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手法,对沿街店铺提档硬件设施设备,更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借助公共开放空间,利用高科技影像还原南湖街巷20世纪80年代生活风貌。南湖打造“南湖记忆”照片墙,放置包括南湖游泳馆、快活林、南湖电影院等地标建筑的照片;在多媒体互动展墙上,激光投影仪映射着关于南湖的文学作品……勾起人们的时代记忆。

  文化赋能,街巷“向上”生长

  繁荣的不仅是文化。在文化赋能之下,街巷的人流、消费也得到直接提升。

  2022年3月在鸣羊街开业的茶时商店,明显感受到文化更新带来的利好。员工王民泽说,街巷的更新给店铺带来人气,如今店铺日均营业额是之前的3倍。

  “南湖记忆”整体开街后,日均客流量达万人,商户普遍反映经营状况较之前有显著提升,其中南湖咖啡厅、胖子砂锅的销售增长达到30%—50%。

  在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主任何方看来,在当下的城市更新中,文化引领是最重要的“软实力”,深入挖掘在地文化,是找到区域信息独特性的路径,也是找到共同精神向往和精神共鸣的路径。

  何方建议,作为历史古都、拥有着丰富人文底蕴的南京,城市更新也应该有自己的生长方式,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自发更新,都应该结合区情各美其美、特色鲜明。同时,在文化更新与商业促进的联结中应当顺其自然、自发培育,不能为了商业引流的目的胡乱嫁接文化导致水土不服,不追求短期盈利,而是追求文化与商业平衡的长期更新与良好体验感,实现文化街巷“长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