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社区科普大学打造“家门口”的精品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大众化、分众化传播,不断强化社会科学普及民生服务水平?2023年,南京市社科联首次推出了“南京社区科普大学”平台项目,整合全市社科资源,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文社科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

  文化惠民更要便民 社科普及送到“家门口”

  “我喜欢参加活动,可是腿脚不太方便,这下好了,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刘老师唱得好、教得好的声乐课。” 尚书巷社区的老人对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南京合唱协会理事、冰之声合唱团创始人刘冰的声乐课赞不绝口。

  “大博物馆的非遗手工课居然搬到了社区,对我们这些没时间带孩子去博物馆的家长太方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传承人顾业亮在旭光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授课后,家长们纷纷预约下一次课程。

  文化惠民也要便民,市社科联立足社区的资源特色,把优质人文社科课程送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居民“少跑腿,多听课”,自今年6月开课以来,已开设25堂示范课,初步形成了理论、历史、艺术、非遗、健康、礼仪六大课程序列,赠送《大观南京》系列名家社科普及丛书第一辑1000册,积极整合推动更多优质社科资源普及下沉。

  “老中青”需求全覆盖 分众主题课堂精准滴灌

  “伏老师的课太生动了!他用案例、故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得生动又透彻。”南京市关工委思想道德讲师团讲师、秦淮区“秦听我说”宣讲团团长伏健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课后,社区青年党员们都收获满满。

  “真没想到,像任老师这样的高级专家能来园区授课!一直想对自己的城市多了解一些,上班太忙根本没机会。”徐庄软件园的一名程序员在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任克强《特大城市基层治理》课上提了七八个问题。

  市社科联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同居民群体在时间和兴趣上对社科普及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儿童青少年群体爱好广泛,对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绘本、科幻、体育、社会实践都很有兴趣。老年群体时间多,兴趣相对集中。中青年群体工作繁忙,但提升认知的愿望迫切。因此,市社科联着力打造了分别针对老人、孩子、青年和党员的分众主题课堂,推动社科普及融入居民多元生活场景,受到了不同群体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会讲故事”的课堂最迷人 科普讲师团高端配置

  社区课堂讲课最忌照本宣科,要接地气、通民意,听得懂、用得上。

  南京社科着力打造南京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首批30位讲师由市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和博物馆馆长、非遗传承人、区宣讲团团长等组成,讲师们不仅履历过硬,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会讲故事。声情并茂、娓娓动听、情理交融,是居民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市社科联不仅把“会讲故事”作为讲师必达标准,同时将社区课堂需求的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10个领域,家庭教育、心理援助、非遗传承等30个子议题,通过单位推荐、简历筛选、一对一摸底、试讲等一系列步骤综合考量确认对应议题人选。讲师认领主题后,精心编写讲课材料,和市社科联、社区三方共同商议,运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市社科联已经形成了《“南京社区科普大学”进社区活动的组织流程》经验机制,陆续策划推出“食品安全”“儿童学习力提升”“家庭教育”系列民生热点课程和针对小餐饮、快递员等新职业群体的相关法律、经济课程,将更多人文社科精品课程送到居民“家门口”和“心坎里”。

  “居民是不是欢迎,一看现场就知道,好课和好电影一样,能让人目不转睛,久久回味。希望你们再来,常来!”玄武区成贤街社区工作人员说出了众多社区对南京社区科普大学的心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0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