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重建前的夫子庙究竟啥模样 一起来看看!

l_52963_B10J20160712C_4

南京夫子庙,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古朴典雅的绰约风姿,令无数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日前《老南京》已经专文著述,今天的夫子庙是1985年以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拨巨款重建的。许多朋友不免就要发问,此前的夫子庙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破败萧条,疮痍满目,是民国时期夫子庙的写真。旧有建筑只剩下泮宫(旧时学宫)、泮池石栏、大照壁、聚星亭以及明远楼等屈指可数的几处,房屋破旧,面目全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经过一定修缮,依旧是建筑老旧,灰头土脸。值得一提的倒是龙门街仁元里的建筑群,尚属完好,一色都是青砖墙。

即便如此,很长的时间里,夫子庙依然是南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有各色各样的摊贩,说书、卖唱的、玩杂耍变魔术的、卖膏药的,还有各种草台班子,每天游人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自泮宫辟为“人民游乐场”以后,人们又将注意力集中到那里。

游乐场里,不但有京剧、扬剧、越剧表演,还有曲艺、评书、皮影、游戏、杂耍等游艺活动,著名相声“单口大王”刘宝瑞、荀派京剧传人“活红娘”宋长荣、飞车走壁大师蔡少武等先后来此献艺。“北侯南张”之一的张永熙先生,长年在这里领衔相声会。

平心而论,当时的贡院街远没有现在这般恢宏、大气。街道两旁老字号云集,有大型商场——永安商场,有奇芳阁、六凤居、老正兴、永和园等餐馆,还有小苏州、百花、绿宝等店家、商铺,以及解放、秦淮,南京大戏院、大光明等影剧院,常常人潮涌动,游人摩肩接踵。

泮池照壁背后是著名的石坝街,东临东花园,西接钞库街,老南京习惯称之为“十八街”。

历史上,大小石坝街至利涉桥一带是歌女的集散地,过了淮清桥,东西钓鱼巷至东西玉壶坊之间,是旧社会时期的烟柳花巷,苟且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清毒、禁娼,古老石坝街获得新生,从藏污纳垢之地,变成劳动人民生活栖息的场所。

上世纪60年代,昔日石坝街河厅、河房挨户相连的状况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翻盖复建的简易房,但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街巷的肌理没变,仍能看出旧日格局,其间残存着豪门宅院的踪影。

八字“门当”,门前一对石鼓,宽大青石门框,门头有精美砖雕,褪色的黑漆大门,显出原先朱红豪门的底漆。推门进去,穿过小天井,迎面是厅堂,有两层楼高度,花格天窗显露建筑华贵。

时过境迁,石坝街东段早已成一栋栋居民楼,西段打造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夫子庙美食街(楹联街)了,它是四方游客的最好去处之一,是条文明、健康的特色街区了。

东牌楼,位于夫子庙之西南,北枕幽静的瞻园路,南临古朴的武定桥,傍依终年流淌的秦淮河,是条风雨沧桑的老街。因位居道署衙门之东,遂称东牌楼。

南京沦陷那一年的12月15日,日本兵闯进东牌楼瞻园路间的党家巷“望成轩”饮食店,丧心病狂地砸碎家具烤火,顷刻间烈焰腾空很快蔓延,店主马怀德见楼下着火急往外跑,被鬼子发现开枪打死。火光冲天,大火从党家巷直烧到东牌楼,瞻园路半边街10多户人家房屋也被烧光。

汪伪时期的东牌楼,烟馆林立,有“闻香阁”、“海洞春”等,店名奇特,臭名昭著。掀开虚掩的门帘,一个个包间,一张张床铺,烟具齐全,还有女侍服务,不知多少人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改造前的东牌楼街道狭长,房屋破旧,沿街有杂货店、车木行、老虎灶、理发馆和皮匠铺,还有著名的聚美酱园和消防队等等。

如今,东牌楼、瞻园路已与夫子庙融为一体,每到春节,这里是传统迎新春夫子庙秦淮花灯市场,热闹空前。显现人们眼前的是,街道宽敞平坦,楼房古色古香,亭台优雅别致,河畔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那些“城南旧事”已经留在人们脑际,成为南京人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谷万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2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