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工作也忙忙碌碌,不少人都开始选择叫外卖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不过,吃多了各类饭店的外卖,很多人却又怀念起“家的味道”,于是,家庭厨房也逐渐流行起来,空闲的和有厨艺的人在家做饭,食客们摆脱了各类外卖平台,吃到了“家常菜”的味道。不过,记者昨天发现,虽然出现了众多“家庭厨房”的APP,不过南京未上线,而在朋友圈里,此类家庭外卖还比较走俏。
“家庭厨房外卖”火爆 法律难界定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以“家庭做的饭多出来一份,正好有偿共享给想吃的人”为宣传语的APP火爆市场,其实就是家庭做饭菜供应不特定人群,“家庭厨房外卖”这一概念颇受追捧。然而,关于“家庭厨房外卖”的监管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家庭厨房外卖”时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个人不支持甚至反对这种网络订餐方式。
当然,和此前朋友圈火爆的私人烘焙做甜品等有本质区别,做外卖主食,对于厨房的要求更高,记者也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白领对于这种朋友圈里私家厨房的营销,还是持可以尝试的观望态度,多少还是有些疑虑,“品质是不是真的像图片里那么好?安全到底有没有保障?真吃出问题怎么办?”由于没有正规营业执照,这几大疑点难以打消。
几款APP火爆但南京未“上线”
昨天,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爆的“家庭厨房”类APP有“回家吃饭”、“丫米厨房”、“觅食”等。“回家吃饭”上宣称已有数万名“家厨”注册。记者昨天也是把这三款APP 一一下载,不过下载后发现,目前南京均不在已开放的城市名单中,无法使用。
记者发现,“回家吃饭”APP就宣传“小锅小灶,上门审核,健康认证,人保保险”。记者更换了城市后试着注册,发现这些“家厨”很多是退休在家的老人或家庭主妇。而经营者也都公布了自己的实名认证、联系方式、健康认证和对商家厨房环境的检测、上门认证等信息,不过,由于是自己家做饭,所以生产经营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当然是没有的。
还有的APP报名页面则提出几点要求:年龄20-65周岁、持健康证、私家厨房不小于3平方米、至少有10道菜品等。“丫米厨房”有“消费者安全保障”和“商户实名认证”两项审核环节,其中“安全保障”是提交厨师和家庭厨房的合照、油和主要调料照片递交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认证。不过,厨师的资料则无法查询。
有人做“家庭厨房” 主动去办健康证
在南京,记者了解到,此类“家庭厨房”也有存在,虽然没有APP的支持,不过,在微信朋友圈这一社交载体中,家庭厨房的生意倒也不错。
昨天记者找到做“家庭厨房”的戴小姐,来到了她位于新门口的家中,刚毕业没多久的她目前就以此为业,主打日式料理,包括刺身和寿司等。记者看到,她的家里比较干净整洁,不大的客厅已经被改造成了操作台,而原本的厨房则被用来处理鱼类和清洗等。
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有稳定的客户群,就是来自于朋友圈的传播,她从大二开始受到外卖平台在校园里的宣传启发,自己又喜欢制作日式料理,现在已经月入上万元。
那么,如何向客户群保证食材的安全呢?她表示,对于整个操作化流程,她都可以透明化,“有客户要我发制作的视频或者图片,包括环境等,我都可以满足,现在不是有直播吗,我也直播过整个制作过程,毕竟这也是我自己吃饭的地方,我的客户好多都是熟人,我更多地把他们当朋友,谁会让自己朋友吃得不干净呢?”
她还告诉记者,为了让客户放心,她还专门去办了健康证,食材也保证从来不隔夜。“既然做就要安心地去做,需要办什么证,都可以去办,我就想安心做‘家庭厨房’。”
无法拿证就是违法经营
如今人们尝到了网络订餐的方便与快捷,但去年以来,随着媒体大量曝光外卖订餐平台后厨脏乱差,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众人关注。那么,相关部门对此类“家庭厨房”怎么看呢?玄武区食药监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家庭厨房”是不可能获得餐饮行业营业执照的,所以其实就是属于违法行为。
她告诉记者,我国现有的相关法规有相关规定,此类做外卖的食品行业,必须要有实体店铺,才有可能办理营业执照,“对于这个要求,我们的把控是很严格的,没有实体店一概不可能发证,他们这种‘家庭厨房’,首先不会主动要求办证,其次也不能拿证。”
“首先,监管问题,家庭式的作坊,我们是没法去监管的,另外,私人做外卖,本身安全风险很高,所以这方面要求很严格,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国家对于‘家庭厨房’的表态,我们希望去疏导,想办法解决这个监管漏洞,着手去修改相关条例,与时俱进。”相关人员表示。
不能只“关”更要“管”
“家庭厨房”的兴起,是对外卖市场的另一种尝试,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当然,“脏乱差”还是健康安全,似乎只是“雾里看花”,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也还处于空白状态,有人说,与其“养虎为患”,不如一关了之。然而,一切新兴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法律监管的滞后不是“关”的理由,有关部门要做的,应该是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去“管”好和引导新生事物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