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中华鲟搁浅南京江边 渔政急救未能救活

中华鲟搁浅江边 渔政急救未能救活

专家:这条中华鲟内脏器官有问题导致搁浅

l_58261_A04J20160812C_5

昨天(8月11日)上午6点多,一条中华鲟搁浅在长江边渡江胜利纪念馆段,附近的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将其救上岸,急救人员发现,这条中华鲟外体有擦伤,而且内脏器官也有问题,但是经打针急救,这条中华鲟却未能扛过来,昨天中午时分死亡。

发现  中华鲟搁浅江边 渔政救助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这条中华鲟正在渔政船上的水槽里,它长1.5米,重60多斤,胸围粗40厘米。专家估计,这条中华鲟已成年。

南京市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张银发较早发现这条中华鲟。据他介绍,昨天早上6点多出门时,他听到附近的长江岸边有人在喊“中华鲟”,张银发对此比较敏感,因为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是立即赶过去看。

张银发发现,在岸边的确有一条中华鲟搁浅在浅水处,而且怎么也游不动,看上去好像受伤了。张银发立即汇报,随后渔政人员赶来,将这条中华鲟救上岸。

“我本身就是渔民,平时也会遇到一些珍稀的鱼类,站里有规定,发现这种珍稀鱼类就要汇报。”张银发介绍。

当捞上来时,南京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这条中华鲟身体非常虚弱,肛门处还淌黄水,腹部有因搁浅而导致的擦伤。

专家  内脏器官有疾病导致搁浅

随后,南京渔政站立即联系到南师大生命科学院院长杨光以及南京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员。专家和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将受伤的中华鲟转移到船舶上的水槽中,进行充氧消毒救治。

据了解,水槽的水之所以调整得很浅,是为了让中华鲟不要用力游动从而保持体力,工作人员又使用水泵把江水打上来,让水槽里的水处于流动的状态。因为中华鲟属于深水鱼类,对溶解氧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让水槽的水流动起来。

经检查,这条中华鲟的肛门处有黄色的液体渗出,并且头部有外伤,急救人员认为,外表只有些少量的轻伤,但不至于导致身体机能的失衡。

南师大生命科学院院长杨光判断,这条中华鲟的内脏器官有疾病,导致它的生理机能失衡,从而导致搁浅。

“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外伤或者内部疾病的话,中华鲟完全可以上下游动。”杨光说,“但是目前中华鲟不能在江里面正常活动,具体什么疾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随后,南京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员为中华鲟打了针剂,对肠道进行消炎,急救人员表示,等待消炎以后对它做恢复。

但遗憾的是,在当天中午,这只中华鲟突然死亡。目前相关部门专家正在研究死因。

现状  中华鲟人工繁殖问题已解决

据了解,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夏秋两季,中华鲟会从生活地带——长江口外浅海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

据南京市渔政处的汤哲斌处长介绍,目前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为是洄游性鱼类,所以,在长江南京段只是过境。虽然野生的中华鲟随着长江环境的变化在减少,不过我国科研部门掌握了中华鲟的生活习性,人工繁殖已经解决,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工繁殖的中华鲟被放生。

相对于中华鲟,另一种长江中的罕见动物——江豚就不一样了,汤哲斌介绍,江豚的很多习性专家还在摸索中,很多情况还没有掌握,而且这些年来环境变化很大,江豚是怎么适应环境的都不为我们掌握,所以江豚的人工繁殖还没有解决,数量要比中华鲟少得多。

据介绍,野生的中华鲟能长到一千斤,但是目前野生的中华鲟已经很难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看到一条600多斤的中华鲟,那个已经惊得我下巴都掉下来了,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不过目前就没有看到这么大的鱼了。”汤哲斌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一网就能捕捞到七八条。目前野生中华鲟数量不多了,前年渔民捕捞到6条,去年捕捞到4条。”

汤哲斌提醒,如果市民在江边遇到中华鲟,请不要惊扰它,如果发现受伤的中华鲟,请及时跟渔政部门联系,不要擅自处理。(请报料人武先生领取报料费40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