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手绢”是啥?老儿歌的事物家长难解释
在宁幼儿园用情景剧教学
钱女士家有个播放儿歌的玩具小兔,前几天,她陪女儿玩时偶然间听到“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一曲,结果女儿就好奇地询问“为啥现在没有卖报的孩子”。“才发现,所处环境不同,很多我们小时候听的儿歌如今孩子都无法理解了,但播放器里存储的依旧是这些老儿歌。”与钱女士一样,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都会教孩子自己小时候传唱的儿歌,但像“一分钱”、“手绢”等已不常见的东西,孩子疑问家长却难解释。
现象
八成家长仍教孩子经典儿歌“手绢”、“一分钱”等不好解释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带娃的家长,其中8位都表示平时有给孩子唱小时候常听的儿歌,频率较高的如《丢手绢》、《小燕子》、《小儿郎》 等,也有不少家长表示,被孩子问到过,“一分钱长啥样?”“手绢是什么?”
孙女士说,她第一次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给孩子听时,孩子就曾好奇:“一分钱是什么样的啊?”“我想想,的确现在也不用了,我就只能说,‘哦,就相当于你买零食用的一元钱’。”
祝女士的女儿上幼儿园中班,她说,女儿上次听到儿歌播放器里的《丢手绢》 向她抛问“手绢是啥?”,“其实,我有点犯难,很想解释,就是用布做的,方方正正用来擦拭的,可手绢在我小时候,还可以折很多东西,与同伴玩耍的快乐,这些现在都消失了。而这些她都不能理解吧。”
还有家长表示,像粉刷匠、燕子、牛羊鸡鸭的,唱起来都觉得没什么,可由于很少见到,对孩子解释起来也比较费力,尤其是里面的一些观念,跟现在也不太一样,“《小燕子》里虽然是写的小动物,但‘机器’、‘工厂’ 等与提倡环保理念的这个时代不同了。”
幼儿园
多数幼儿园按主题筛选教学儿歌
现在的幼儿园里,孩子们还会唱这些经典儿歌吗?老师们又是如何教学?昨天,记者采访了在宁的几所幼儿园了解到,各园教学没有统一规定,都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对于儿歌教学,他们多是按主题教授,并进行筛选,一些歌词里传唱的不常见的事物,如小燕子、手绢等,会有新的替代物,时代背景太强的则会淘汰掉。
北欧爱德美幼儿园的姜莉园长介绍,这些经典的儿歌一般会在课余时间播放,或在游戏时使用。“我们一般是按主题进行儿歌教学,像入园前,有开学歌,但不是《小二郎》那种直白的‘没有学问啊,无脸见爹娘’这种了;季节主题的,有讲小燕子的,比如《有只小燕子》,‘有只小燕子,去年跌下窝,我把它送回窝里去,小燕子很快活……’与之前的相比,歌词上,更具有故事性,具体地描写一个事物,让孩子通过歌词认知事物。”
“我们也是选主题教儿歌,经典曲目相对减少,但也会改编使用。”珠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严文琪举例说,像“手绢”换成“小红花”,《稻草人》里的“稻草人”,孩子见得少了,会改编成“木头人”、“机器人”,等现下孩子喜欢并流行的事物。
观点
传统儿歌可用情景教学进行传唱
那么,这些有时代背景的传统经典儿歌是不是就“过时”了呢?还能教孩子传唱吗?
长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李铭园长则认为,教传统儿歌没有好与不好,“幼儿教育强调‘情趣’,家长对这种儿歌教育的认可度更重要,歌词里的事物消失了,但教育的意识和方法可以改变。”
严文琪园长也认为,“传统儿歌因为几代人的传唱,朗朗上口,我们可以保留传承,但可以寻找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事物去替代某些歌词,也可以用情景化形式体现,让孩子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内涵更重要。”
重视儿歌中的
“精神力量”
老儿歌被新儿歌替代,这是必然现象,但无论是“穿花衣的小燕子”还是“跌下窝的小燕子”,歌词传递的朝气蓬勃的春天不会变,“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拾金不昧精神不能丢,还有“粉刷匠”的努力劳动精神,“丢手绢”时小情趣。笔者以为,儿歌里传递的“精神力量”更重要,有底蕴的儿歌,就像陈年酿制的老酒,即使时代变了,也会历久弥新。
此外,笔者也建议,有水平的家长们可以当好“把关人”,为孩子挑选一些依旧贴合现下生活实际,又能让孩子感受记忆中美好情怀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去玄武湖上划个船,或许孩子就能理解作为祖国花朵的幸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