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南京和平公园钟楼重开放 “真实身份”起疑云

和平公园钟楼重开放 “真实身份”起疑云

现场说明牌说它是“汪伪还都纪念塔”,学者考证其最初是“励士钟塔”

由于地铁施工的需要,位于北京东路的和平公园被围挡数年。今年八月份,和平公园重新对市民开放,公园内的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平公园钟楼经过修缮,也再次和南京市民见面。但公园墙体的说明牌却让市民疑惑不解。

围挡五年

和平公园钟楼再亮相

和平公园位于北京东路东段,总共不过千余平方米,可能是南京最小的公园。园中绿树葱茏,四季如春。2011年开始,由于地铁施工需要,和平公园围挡施工,最近才重新开放。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平公园钟楼是该公园最主要的景点,五年以来也一直被围起来,无法靠近。

和平公园重新开放后,在现场可以看到,中西合璧、典雅别致的和平公园钟楼也进行了修缮,钟楼表面和周边基座栏杆的残缺部分得到修补,一楼顶部彩画重新描绘,顶部塔刹也已扶正。一座饱经沧桑的民国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不过,与给本报来信的王荣玲一样,杨龙、谷万中等多位读者在参观时也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杨龙告诉记者,和平公园钟楼表面有两块说明牌,其中一块指出,这座钟楼其实是汪伪时期的“还都纪念塔”。1940年,汪精卫叛国投敌。同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宣布此举是所谓“国民政府还都”。汪精卫还为此在伪国民政府门前的园圃,也就是现在的和平公园内建了一座塔,命名为“还都纪念塔”。

另一个说明牌相对简略,指出钟楼建于1940—1941年,最初称为“还都纪念塔”。因地处国民政府“考试院”前,曾被作为国民政府“考试院”的钟楼使用。

读者:最初身份是“励士钟塔”

“近年来,南京地方历史学者经过查阅史料后发现,这座塔其实是建于抗战之前的‘考试院’建筑,正式名称是‘励士钟塔’,并非建于1940年!”杨龙说。

早在2012年3月,《金陵晚报》“老南京”版就独家报道了学者对这座民国建筑的考证。学者周安庆在《被误读的南京和平公园钟楼建造史》一文中指出,和平公园钟楼并非建于1940年的“还都纪念塔”,而是建于抗战之前的“励士钟塔”。

周安庆提供了一张1937年6月6日的《中央日报》(在南京发行),该报刊载了一篇《励士钟塔》新闻图文报道。报道提到:“考试院为纪念全国考铨会议,昔与中央各机关及全国各大学集款捐建励士塔一座于该院东花园内,该塔高六十余尺,塔顶镌刻总理(注:指孙中山)建国大纲全文,形式异常美观,现已全部落成。图示励士钟塔全景。”

周安庆认真仔细地对比了今昔照片后发现,目前的和平公园钟楼,正是上述报道中提到的励士钟塔。由此可以推翻此塔建于1940年左右的说法。其他读者包括王荣玲,也纷纷提出这一观点。

历史脉络已经基本厘清

随着更多史料的发现,周安庆大致还原了这座民国建筑的建造缘由:1934年11月4日晚上,全国考选委员会在“考试院”明志楼内设宴招待参会代表。“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即席提议众人捐钟一口。倡议得到全体人员赞同。经“考试院”牵头、多方集资捐款,1937年6月,“考试院”东花园内建成了励士钟塔,内置一口大钟。从塔名“励士”二字,不难想象建造者的初衷。

南京著名历史学者卢海鸣博士查阅史料后指出,和平公园钟楼的确是建于抗战爆发前的励士钟塔,但1941年杂志《新南京》的图文报道还透露了其另一个身份,汪伪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它曾被短暂地改为“还都纪念塔”。

如此一来,“和平公园钟楼”的历史脉络就比较清楚了,此钟楼建于1937年,最初是“考试院”的“励士钟塔”。1937年12月,南京沦陷。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上演沐猴而冠、粉墨登场的闹剧,成立“伪国民政府”,将“励士钟塔”略加修缮和修改,改为“还都纪念塔”。抗战胜利后,钟楼又恢复“励士钟塔”的身份。

有关部门:将核实后改正

杨龙指出,史料已经还原和平公园钟楼的“前世今生”,现场说明牌称其最初为“还都纪念塔”,建于1940年左右的说法明显不对,有关部门应该将这个错误改过来,不能再以讹传讹。

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还都纪念塔”的说法以前曾被普遍采用,很多书中都是这种说法。如果学者对和平公园钟楼的身份有新的考证,且能够经得起推敲,他们将按照最新的考证结果,换掉说明牌上的说法,还原这座民国建筑的真实历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