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白菜园民国建筑风貌区位于南京秦淮区政府隔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藏”在老字号林立的太平南路背后,住过北伐名将谭道源等历史名人,有多达18栋历史建筑,被誉为老白下的“颐和路”。
交汇点记者今天从南京规划局获悉,市政府批复《南京市西白菜园近代建筑风貌区保护规划》,西白菜园片区0.82公顷,规划用地性质将控制引导为文化娱乐和传统商业混合用地。
闹市小巷藏了一批民国建筑
从地铁2号线大行宫站出,沿太平南路向南,经过秦淮区政府,自第二个路口东拐进入小吃一条街文昌巷,步行5分钟,便能看见西白菜园的路牌。乍一看,低调的小巷有些脏乱;走进去,能看到红砖墙的二层小楼;顺着红砖墙继续往北,前面还有四排青砖独栋小楼。
西白菜园的民国建筑外立面大多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结构。这些民国建筑大多只有两层,曾住过北伐名将谭道源等历史名人;几十年风霜洗礼,老楼褪去了当年的光鲜,留下了明显的沧桑印记。
南京近代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缩影地
此次新一轮风貌区保护规划“圈入”的区域含:北至秦淮区人民政府,南至文昌巷幼儿园,西至宝庆大厦,东至西白菜园路,共0.82公顷。考虑到周边环境调,以及利于整体保护的需要,规划最终涉及范围有所外延:南至文昌巷,北至科巷,东至西白菜园路,西至太平南路,研究面积约2.88公顷。
作为南京近代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缩影地,规划人士评价:西白菜园历史风貌区在不到1公顷的风貌区内,包含了民国时期官商自建独栋西式住宅、小型私人房地产开发的近代联体住宅以及近代传统中式民居等三种类型的18栋民国建筑遗产。这些建筑形式各异,风格则相对统一,反映了民国时期南京典型的中产阶级居住区的风貌。
周边环境整治启动建设控制
为进一步做好该地区保护利用工作,不久前,南京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西白菜园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近期启动公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全面挖掘和保护西白菜园历史风貌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貌区的整体格局和风貌。
对风貌区周边,政府部门将启动环境整治和建设控制,开辟周边城市道路赏风貌区的景观视廊和进入风貌区的步行通道。整治区内环境,完备基础设施,发展符合地段传统和当代需的特色功能,激发经济文化活力。
文化娱乐和传统商业混合用地
太平南路在历史上是著名的“珠光宝气”一条街,当年的光明饭店、宝庆银楼、冀宝斋文具店等,都是南京很有名的老店;然而,位于太平南路北段商圈的西白菜园片区,近年来始终未能展露光彩。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延续地段业态传统,实现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规划用地,在性质控制引导上,将往文化娱乐和传统商业混合用地倾斜。据悉,规划按照区内现状建筑的综合价值评估分类,将其对应的建筑遗保护与整治方式进行简化,分为修复、整治和拆除3大类。保护历史围墙、门柱,拆除后期封堵的围墙,保护、修补民国时期面铺装和排水明沟。保护和整饰相关标语和宣传栏遗存。
对区内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的再利用,规划中,将以黄金珠宝文化展示、艺传承和产品销售等功能为主题,兼顾文化休闲和历史展示功。对现存建筑明确的名人故居,设置展示标识;不确定的,在桃村商务会所的室内陈设中统一展示;保持西白菜园的街道名称,并拟在巷口设立入口标识,向世人说明其历史渊源。
交汇点记者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