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栖霞山发现百米长战壕 或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留下

栖霞山发现百米长战壕 可能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留下的遗迹  

栖霞山上发现的战壕。

近日,栖霞山文史研究者张智峰在探寻栖霞山历史古迹时,意外地在栖霞山龙山的尾部山头上,发现了一段战壕遗迹,他推测,这段战壕遗迹,很可能与1937年南京保卫战有关。这处遗迹位于栖霞山龙山尾部山头的顶部,也就是原栖霞中学东侧的一座山头。由于这里树林密布,人迹罕至,因此,一直没有被发现。

战壕可能是南京保卫战时留下的

这段战壕呈半圆形,扼守的方向是,山头的西部和南部。经现场测量,战壕的顶部宽约1米至1.5米不等,战壕的深度,在0.5米至1米左右,长度约150米。

民国时期,在栖霞山发生的战事,主要是1927年龙潭战役和1937年国民革命军与侵华日军的战事。张智峰告诉记者,根据当年南京中学栖霞乡村师范科主任黄质夫的著作《栖霞战痕》记载,1927年8月底,不论是国民革命军,还是孙传芳的奉军,基本上都是驻扎在学校内。“当时战事速战速决,双方在栖霞山交战的时间很短,没有时间挖掘战壕工事,所以我认为这段战壕就是抗战时期,南京保卫战时留下的。”

据史料记载,1937年11月,以第十军为主体编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团辖第四十一师、第四十八师,由湖北调至南京参加抗战,在龙潭、栖霞山、乌龙山一带组织防御。1937年12月5日,第四十一师一团到达龙潭,二团开到栖霞山、龙王山之线。12月8日,第四十一师与围攻栖霞山之敌,展开要点争夺战,三进三退,伤亡严重。该师于当日退出栖霞山,向和尚桥东、西之线第四十八师阵地转移。

战壕扼守山南交通要道

这段故事在马建业发表的《栖霞山游记》中有所体现,当时他于1936年11月到栖霞山游览。根据他的描述,在1936年至1937年时,不仅栖霞寺有驻军,而且栖霞山几处山头都有驻军。也就是说,龙山山顶的战壕,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驻军挖掘的。根据1935年出版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插图“龙潭镇”和“汤水镇”地图所示,在栖霞山南侧,有一条公路,这是南京经栖霞镇至龙潭镇的必经之路,也就是今天栖霞山南侧大拉沟的疏港大道,战壕扼守的就是这条交通要道。战壕一部分对着栖霞寺、舍利塔和千佛岩,可以予以保护和观察。另外现在的战壕附近树林茂密,人迹罕至,但在当时,由于常年战事,战壕附近的树木并不多,且战壕与疏港大道的直线距离约200米左右,利于国民革命军进行防守,同时战壕的下方还有一段山坡,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由于当年南京外围栖霞山的守备,属于南京保卫战范围,因此,栖霞山发现的疑似战壕,不仅填补了栖霞山有关南京保卫战的空白,也为研究南京保卫战外围的战事,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外,据调查,为扼守京(南京)沪(上海)铁路栖霞山站,国民革命军还曾在栖霞山北麓建筑碉堡一座。可惜的是,该碉堡在解放后不久被毁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76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