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4个孩子离家出走幸好都找回来了 南京秦淮警方呼吁:父母要学会去“爱”孩子
在微博、微信上经常有寻找走失孩子的信息,一遇到这些信息,很多热心网友都疯狂转发,帮助寻找。警方通过调查分析,仅11月前半个月,在秦淮区就有四个未成年孩童走失被警方找回。
而在小孩走失的背后,更多的是父母的责任,有的父母是自己玩心重不管孩子,有的是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有的是教育方式不妥伤害孩子。警方通过下面这些真实的警情案例,写给天下的父母,爱孩子不仅仅是去“管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去“爱”。
父母打麻将6岁儿子半夜出走
10月20日凌晨,民警巡逻中发现一个6岁男孩孤零零在小巷里行走。大晚上,谁家丢了孩子?民警赶紧上前询问,才知道他是自己跑出家门的。
原来,当天男童的父母结伴出行一直没回来。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饿了就吃点父母留的饭菜。等到晚上屋子里黑漆漆的,他想开灯却够不着开关。男孩用稚嫩的声音赌气地告诉民警:“爸爸妈妈都不管我,我要去找奶奶。等他们回来找不到我着急了,我再回去。”可孩子没想到,他出门后越走越害怕,想回家却迷了路。
民警立即调查找到男孩的住址,把他送回时家里房门大敞,屋里静悄悄,男孩父母还没回来。随即,民警根据门牌号联系上孩子的父母。没想到这对父母背景声音一片嘈杂,居然在朋友家打麻将。如果不是民警打电话提醒,这对玩心重的父母也许永远不会察觉,上学前班的儿子曾深夜离家出走过。
父亲打工母亲生病
他流浪街头
而另一名孩子小军(化名)沉重的家庭状况,则使他成为真正的留守儿童。
民警在医院门口发现他时,这个13岁少年熟练地把玩打火机说,他从老家跑出来一个月了。这语气,就像是说去球场踢球一样平常。当时是9月中旬,但小军还穿着短袖衫,头发也好久没理。
“爸爸在外面打工好久没回家,妈妈身体不好住在外公家。”小军轻描淡写地说,反正在家也是一个人,还不如出来闯闯。于是,他独自坐绿皮车跑到南京,但因为岁数太小找不到工作,只好在街上瞎逛。
警方找到小军父亲电话,但试了几天都没打通。于是,民警会同救助站工作人员把孩子送回老家。
事后,民警终于联系上小军的父亲,对方说为挣钱给孩子妈妈治病,只好去外地。他表示,他会重视起小军的心理问题,考虑回乡工作多抽时间陪儿子。
当着同学面被打骂
感觉没面子
11月13日,月牙湖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发现一个男孩在小区里坐了两小时。警方赶到时,男孩还埋着头坐在花坛边。民警见他一副学生模样,戴着副厚厚的眼镜,身上穿得很单薄。这时所里接到报警,宋先生称自己上初二的儿子离家出走,已经三个多小时了。
报警人家离发现这个男孩的地点相距不远,根据宋先生描述的其儿子体貌特征,民警判断,“小眼镜”就是宋先生离家出走的孩子。民警想带男孩回家,他情绪很激动地挣脱民警,嘴里不断重复“我不要回家”。
后经安抚,男孩说自己想跟同学出去玩,结果半路被拦了下来。爸爸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还动手敲他脑袋。“小眼镜”跟爸妈回家后,一气之下又偷偷跑了出来。民警劝了许久,终于做通他思想工作,男孩表示愿意回家。此时,宋先生一家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看见儿子安然无恙,夫妻俩才松口气。
家长“管多”“管少”都不好
在以往处理的此类报警中,很大部分未成年人出走都是因为家庭纠纷,诸如不给零花钱、不让出去玩、不给换手机、成绩不好挨打这种事情。警方表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更易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民警分析,青少年有独立思想和行事能力,再加上青春期比较叛逆,容易产生偏激想法。说通俗点,就是“玻璃心”。
家长“管得太多”,教育方式不科学,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虽然监护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到照顾孩子情绪,根据未成年人不同性格特质因材施教。
而“管得太少”则容易让孩子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家长忙于工作不管儿女,使孩子渴望关注,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获得存在感;有些孩子出走,是因为家庭状况不稳定,如父母离婚、争吵,或有赌博、酗酒等恶习,令孩子以为离开是最好解决之道。
这两种情况中的家长都有个错误认知。其实养孩子不仅要给吃给穿,更要给予陪伴和关爱,给他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