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进行中 患者还可和医生聊天 术后!语言功能无损伤,肿瘤也切干净了
真是脑洞大开了!开颅手术过程中,患者竟然还可以和医生聊天。日前,在南京总医院完成的两例“术中唤醒手术”备受关注,医生在开颅手术过程中把病人“叫醒”,边交流边切除脑部肿瘤。如此技术,更多地保护了脑部肿瘤患者的功能性。
奇怪 她总是答非所问 语无伦次
在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记者看到了正在康复着的患者王平(化名),现在可以正常交流,她告诉记者,她是安徽人,今年52岁,说起之前的状况,王平直摇头。
大概10个月前,她就开始出现头痛的症状,时好时坏,中年女性,头痛是常见的事情,她也没有太当一回事。
可是,接下来的发展,让她和家人很崩溃。她说,明明听到别人在跟自己说话,可是,自己无法听懂,回答也语无伦次,比如有人问:你吃过饭了吗?她会回答:青菜。明明别人拿了一支笔,她只知道那是写字用的,自己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是什么……
答非所问,语无伦次。难道是自己老年痴呆提前?到医院一检查,当地医生告诉她,不是老年痴呆。
祸首 脑中长大瘤 靠近语言中枢
逐渐的,王平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头痛明显加剧,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实在忍受不了才到医院检查。
影像学检查显示,她颅内左侧额叶有一个大肿瘤,这个大肿瘤已经将语言功能区域平移了一厘米,严重压迫了这个区域,所以,她会出现语言障碍,必须手术治疗。
大家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神经中枢,因此头颅手术是外科界公认的高风险手术。
王平的主刀医生是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马驰原,他告诉记者,王平的肿瘤位置不太好,刚好靠近大脑语言中枢。
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前,手术医生只能模糊定位,“手术中万一不小心伤到这些功能性组织,即便最后肿瘤切除了,患者术后也极有可能变成了哑巴或瘫痪。功能丧失!”马驰原说,很多患者手术后都留有语言功能障碍或丧失。
手术 过程中将患者唤醒 进行闲聊
“王平,快醒醒!”记者看到手术过程中的录像,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头颅已经打开,南京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刘健轻轻拍打王平,并喊她的名字,不一会,王平应答了。来数个数字,1、2、3、4、5、6。睁开眼睛,看看,这是什么!医生拿着卡片放到王平的面前,“鞋子”!这个呢?电话!随后,就听见医生和王平的闲聊……
其实,刘健在和患者聊天的时候,外科医生马驰原就在电刺激,看看所涉及的区域是不是语言功能区。这样可以精准保护好语言区域的脑组织,也可以精准定位肿瘤的位置。“简单说,手术时跟她说话很顺利,就可以知道,她的语言区域没有伤及。”马驰原告诉记者,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功能区域的脑组织。
术后
语言功能无损伤
肿瘤也切干净了
这一手术,对手术医生和麻醉师的要求很高,刘健说,手术医生对大脑的解剖结构要非常熟悉,要求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而麻醉医生要对麻醉药量、浓度及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能让病人从全麻状态尽快回到清醒状态,再从清醒状态回到无意识状态,还要让病人保持在清醒、无痛、舒服的手术状态下,能够按照事前计划与医生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手术对病人的要求也很高,最主要就是体现在心理上。
如果术中病人出现恐惧,不能跟医生很好地配合,这样的唤醒也是无效的,甚至还会因为病人过度紧张焦虑而令手术失败。马驰原告诉记者,在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反复和患者沟通。苏醒后的王平,语言交流无障碍,而患者脑部的病灶也得以最大范围地切除。经复查核磁共振证实肿瘤已最大范围切除。
另外一例患者的肿瘤长到了运动区域,也是用这种方式保住了脑部的运动区域。
生命问答
1、做这种手术,患者术中会“醒多久”?
南京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刘健:一般来说,30分钟至1个小时。这是在头颅打开之后进行的,肿瘤切除这个过程就是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
2、如何能确保“唤醒”和“入睡”时间?
刘健:这的确对麻醉医生的要求很高,什么时候加量、什么时候减量,减多少,除了麻醉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提前对患者体质进行了解。因为一旦有所不慎,那就是致命的。
3、醒着进行手术,患者不疼吗?
刘健:其实头部的疼痛来自头皮、硬膜、腱膜,脑组织是没有疼痛感的,在正式切除之前,需要给这些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另外,在苏醒过程中,也要给患者一定的镇定剂。
4、这样的手术以后会是常规手术吗?
马驰原:这个手术的风险极高,但是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功能,患者的生活治疗得到了保障。以后,涉及功能区域的脑肿瘤,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手术方式进行。